
★《兰河文学》征稿
《兰河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兰河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兰河文学》队伍。《兰河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园地。
《兰河文学》属微刊,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对稿件要求:
一、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拥护社会主义。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二、《兰河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凡是在《兰河文学》发表的作品,择优推荐到《文学百花苑》《暮雪诗刊》《中国乡村》杂志发表。
《兰河文学》从创刊即日起努力朝纸刊方向发展。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
本刊暂无稿费,不开通赞赏。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错误句子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投稿时标准“投稿”字样。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散文坊
◎养花
文/兰子(河南)
爱花的人不在少数,爱养花的人也不少,爱把花从小苗开始养的可能就不多了。
喜欢养花,花十块八块三块五块的买一盆,甚至块儿八角就能买一盆多肉,现成的花儿,喜欢什么样的就买什么样的,何必从小养起来呢,挺费事呢。可是,那只是别人养大的,自己只欣赏了养花的劳动成果,或者说是自己花钱买了别人养花过程。养花,从小开始养,看它一点点长大,从种子发芽,长成小苗,长成植株,结花骨朵,开出花儿,每一个环节过程却是惊喜,都是乐趣。
再说,种下几许种子,出来小苗,或许是花,或许是树,或许是草,或许是庄稼……不管是什么,都是那么可爱,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一天一个样,天天充满期待,充满惊喜。
或许他们开不了花,结不了果,长不成树,但它成长的过程,你每天给它浇水,关心它成长,它的每一个变化,都给牵动着你情绪。
爱花,爱养花,欣赏花儿的成长过程,把喜怒哀乐都融在养花的过程中,与花同在。花儿是安静的,不会喋喋不休地干扰你的思维,如果你把心事告诉它,它不会到处宣扬,更不会添油加醋地宣扬,只会静静地做你的听众。与花相处,看花成长,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悄悄地说,什么花生,玉米,小麦,都当花儿养,心里把它们当花儿,它们就是我心里的花儿!

◎回乡
文/范友军(河南)
说回乡,其实根本就没离开过家乡,只不过离家乡远了点,仅有的那一点点。上了年纪的人总念着叶老归根,也总把家乡称为故乡。
城市待久了,总想念家乡的一些人。我的父辈,我的爹娘,我的大哥,我的小侄,甚至我的邻居……
上个月过假期,驱车回到了我的村里,车依旧停在离家不远的村东头的那个空场里。下了车,便从衣兜里掏出一盒郑州烟厂出品的“黄金叶”,路上,不时地递了一根又一根,那亲切的话语直暖人的心窝:“刚回来吗?几个月没回了吧!”“啥时候回来的,看着你比以前还年轻哩?”“这次回来在家呆多久?今年咱地里又是一个大丰收。”“啥时候回城了,给你带些新品种,红薯吃起来不仅沙透而且甜的很。”……我上前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感激地不时地连声向他们道着谢。
秋的阳光格外的温暖,风把树梢给舞得格外的婀娜多姿,阵阵扑鼻香的玉米味直浸人的心扉,此时此刻,仿佛看到原野一尊尊硬瓷瓷的脊梁是如此般的有力刚强。我知道,那是我的父辈,我的爹娘。
大哥在家,嫂子在厨房里正忙着做晌午饭,见我的到来,大嫂开玩笑地高兴地说,来的早不如回来的巧,兄弟赶上了,贴了一锅纯玉米面锅饼,调了一盆白萝卜丝拌青椒菜,就着锅饼,肯定会吃了这顿想着下顿……
黄橙橙带焦的玉米面锅饼出锅了,刚咬了一口,挟了筷萝卜丝菜,门口站了一个人,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道:平安叔(小名)啥时候回来的…我找他说点事。大哥忙站起来说:“刚到家,来来来,有啥事,快进屋说。”我也便站了起来,对他有些陌生。高高的个,朴素的衣着,身子有些瘦,看上去年龄年长我二十岁。他的背似乎有些骆,头发零乱着,几道皱纹深深地刻在额前,一双眼晴看上去很疲惫,他手里掂着大半袋东西,透着塑料袋隐约地可看到像似刚从地里收回的东西。大哥看出我有些迟疑,便说:“咱以前的邻居学义,过去常到他家里玩,他家大门口有棵枣树,俺几个常摘些枣让你吃!”大哥的提醒,我瞬间记起了。学义姓李,按辈份比他高一辈,记得那时,他总见了我喊叔,叫得我在人场里不好意思,毕竟那时的我很小。
记事中的他很魁梧,走起路来直带风,干起活来一个顶仨,特别是干庄稼活,从来就不知道啥是累,生产队队长常常表扬他,时不时给他加工分,工分多,粮食相比较就分的多了些。他常把自家分的粮食救济俺家,因为当时俺家人口多,劳力少,母亲为能让孩子填饱肚子作了不少难,多亏了学义平时的救济,要不然,姊妹几个是很难活全的。母亲常嘱咐我们,无论到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人家的恩情。
记得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学义离乡到新疆给人家帮工了。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也很少有他的音讯,算起来有将近20年了。
我忙握着他的手,似乎我的手心里很塞拉。“这么多年没见面,挺想你的,你的几个孩子都成家了吧。”我说。“唉,别提了,出去这些年,钱没挣着,罪不少受,你看看我现在都成啥了。”他显得很无奈。“前天恁哥把秋收了的那八亩地让俺种了,加上之前租给人家的自家的七亩,十来亩地都种下了小麦,种个一,二年,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小儿子?现在得有三十多了吧。我在心里盘算着。
记得学义有6个子女,四男两女,小儿子没有我大,在老家时我们在一起玩过,他嘴很甜,见了我一说话就先喊爷,妨他爸了。“明天跟他妈就回来了,你看在城里能给他找个活干不?这是刚收回的萝卜菜,晒了几天了,不是多干,下面条时长点,可好吃了。”我知道,他说的是黑菜面条,这也是冬季最令人爱吃的饭食,一碗下去,不仅浑身暖和,而且嘴里余留淡淡的清香味,让人回味悠长。
“好吧,我的一个学生在城里搞农产品种植的,到他那学个技术,到时可回来创业单独干,弄好了,一年挣个十来万不成问题。”我对学义说。一听我找的这个活,学义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好,中,谢谢!我让他一定好好学,绝不给你脸上抹黑。”望着他渐渐从大哥院落远去的背影,我的内心涌起一阵阵酸楚,不是因为他以往的恩情,而是因为生活把他变得沧桑……
学义走后,大哥说如果不是政府的扶植和关爱,村里好多户别说孩子找媳妇找不到,恐怕吃穿就很难保证。近几年来,政府帮助引进了好多项目,吃穿不发愁了,可就是家里不能有重大的事,例如孩子结婚就让人犯起了难,一个孩还好点,家里要是几个男孩,砸锅卖铁也娶不起啊!我说,现在不是提倡婚嫁时要节俭,彩礼什么的不能狮子大开口吗?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应的有关禁止的政策,才让人没法活的,虽然有明显的下降,顶不住家里孩子多啊?……我无语。
回到城里,我便抓紧与我的学生联系,他那边立马答应,不仅每月发3千块钱,而且还管吃管住。学义得知后,激动地一夜没睡着,仿佛疲惫的心一下子有了许多精神,一直在村里说,世间还是好人多啊……
(注:父亲和母亲去逝多年,每次回去,大哥家便成了我的家,与大哥聊天,常忆往事,令人回味悠长。)

乡愁
◎薄庄村 奇闻趣事
文/班学明(河南)
【村名由来 】
诸位读者朋友,你要想知道关于薄庄村该地名的由来与奇闻趣事,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哩,请君听我慢慢的讲来…..
薄庄村,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崔桥镇向西三公里地的一个行政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人文荟萃的村落。据民间口头流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这个古老的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汉,他叫娄群中,全家五口人,原来住在九五集(崔桥镇的古称)西头,做的是门面生意,开的是良心盐店。由于他吃斋念佛,为人向善;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童叟无欺,态度和蔼,因此,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滚滚达三江。
话说也不知道何时,发生了一次较强的大地震,娄群中一家在迷迷糊糊中,一下子飞到了距离现在的崔桥镇西边荒芜的地方,虽然此地无人烟,但他觉得这是天意,于是定居后重建家园,自己为村命名盐店娄,随后又来了姓刘的、姓朱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又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来了姓薄的兄弟三人,老大薄长贵,和颜悦色,对娄群中当时也是毕恭毕敬,全村人和谐相处….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皇王开了科选,姓薄的长子随着普天下进京赶考的举子,前去求官,结果是金榜题名,平步青云,然后又招为驸马,毫不费吹灰之力,建起了豪宅府邸,驸马的父亲,占着有权有势,一意孤行更改村名为薄庄,就这样薄庄村名,历经沧桑、世世代代一直延用至今。姓薄的后人在朝中数代为官,还有几个姑娘被招进皇宫,做了宾妃、娘娘,薄家一时之间势力越来越强大,可谓;权倾朝野,独霸朝纲。
俗话说;树大招风啊。果然有一位气宇轩昂、谈吐不凡的云游道士路过此地,围着薄府反复查看,口中叽叽咕咕、迟迟不肯离去。这个举动,家人早已经报告给老掌柜了。于是,有人领着来者到了待客大厅,薄老掌柜以礼相待,午餐丰盛,酒足饭饱之后,便开始了占卜问卦,那位道士振振有词的说;“唉!有句话不知您听说没有?龙卧沙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薄老掌柜点点头。那个人接着说;我从卦相上看,此地是个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只是因为缺水,龙不能得势腾飞,如果你们村能有姓江的居住那就好了;如果能在村前面开挖一条大河,引来贾鲁河水,那就更好了;必然龙凤呈祥,娘娘肯定能早得太子,实现荣登皇位的夙愿。”薄老掌柜听罢了,手摸银髯,信以为真,并且立马喜出望外的告诉长子——当朝驸马。于是,薄老掌柜首先聘请来了姓江的人家来此居住;然后他们这一帮人及亲信等,迅速招集大批民工,马不停蹄地、不惜一切代价开挖河道。时隔不久,一条大河就从村南面经过,引来了潺潺水流向东而去。然而,等来的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薄家不但没有飞黄腾达,反而招来的却是大祸从天而降,灭顶之灾。先是娘娘暴病而亡,接下来的是在宫廷争斗中,有的官职罢免;有的贬家为民,还有的是流放、冲军发配……薄家顷刻之间衰败。直到后来才如梦方醒,得知那一位道士,是被人收买,专门来破坏薄家风水宝地的。本来确确实实是一块凤凰之地,正在展翅南飞,而开挖的这条大河,正好把凤凰的脖子截断,因此才招惹来杀身之祸,导致家破人亡,灾难不断,但是,为时后悔已晚矣!
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后,薄家一落千丈,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仅存的最大的遗产就是府中一口远近闻名的老古井,也在劫难逃;蒋介石扒开花园口后,滚滚黄河水,使黄泛区大地一片汪洋,房倒屋塌,那一口老古井也被黄土泥沙深深地掩埋在四、五米深的地下了……
口述人; 刘忠波 退休教师,听爷爷口头传说
搜集整理; 班学明 崔桥镇誌 编辑组

★诗苑天地
◎树下的忧思
文/兰子(河南)
站在辛丑秋天的树下,
我的心中充满期待,
期待来一阵猛烈的风,
吹去轻浮的叶子,
留下努力向上枝干,
让这树干给我坚定的信念。
站在辛丑秋天的树下,
我的心中又充满恐惧,
我怕树叶落下的同时伤了枝丫,
更怕风力太大,
吹迷了这个世界,
看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站在辛丑秋天的树下,
我静静地聆听,
听到一个深情呼唤,
这是慈祥的母亲呼唤迷路的孩子回家:
“归来吧——归来吧——”
“......”

◎北国沙漠
文/雨寒(河南)
一眼无际的沙粒闪闪发光
映照着天外的目窗
与风结伴而行,到处张扬
拦着你不能狂舞的是胡杨
想给你盖一条绿色的被子
你也幻想着绿洲的模样
奔驰在万里沙漠
不见泉水淙淙
胡杨却能够坚强的生长
用头托着白云蓝天
脚扎进土层深渊
一天到晚任凭风婆使劲的摇
沙粒拦在脚下不再张狂
沙漠每天都在努力的改变
梦想着浓荫的形象
在阳光的照耀下
总想着清水在脚下流淌
头上有鸟儿啼唱
身边卧着白羊
千千万万个沙粒
渴望着像花的海洋
一草一木陪伴着成长
雅鲁藏布江的水啊!缓缓的流
不久的将来给沙漠送来甘泉
让你的希望成为现实的模样
胡杨树梢在风的引逗下
叙说着爱情诗话
叙述着守望边陲的故事
静听沙粒窃窃私语
叙说着发展的美景规划
微风伴着树叶翩翩起舞
轻轻的树叶砸出一个个小坑
千里沙滩 万里戈壁
人烟稀少
唯有跳鼠爱上了沙漠孤烟
在沙滩居住在沙滩成长
辽阔的沙滩任它跳跃,任它歌唱
远处传来了熟习的旋律
好像古代丝绸之路的歌
风声沙沙胡杨沙沙
一切都在向新的进发
祖国边陲风景美
沙滩变绿洲盛开向阳花

◎在下午的田野里游走
文/马学令(河南)
八月掀动日历姗姗来迟
灼热在树萌下歇息
蝉从合唱中逃出
进行女高音般独吟
我们在无奈中生活
忍受一夏的生死别离
困守乡村一角
聆听东南西北而来的风声
写下一首首迟钝的灵感
然后晒晒发霉的叙事和抒情
下午,斜阳开出黄花
思绪在田野游走
玉米长成季节的标志物
昨日,突如其来的雨水
淹没一季生长的希望
经过阳光的洗浴
所有植物开始入眠
梦境被蛙声嘲弄
此刻,行走夕阳里
风逐绿浪,融入
一幅立秋之后最新的景象

◎相拥十一月
文/班学明(河南)
一花一世界,一季一风景
十月悄然去,冬月快如风
金秋落下幕,轮回至初冬
漫天飞舞的落叶
带着对秋的无限眷恋
经过雨、迎着风
飘飘扬扬而告终
十一月带着寒凉
如期而至的与我们相拥
珍藏萦回于心的感动
我们经过风生水起
拥有美好的心情
过好每一天的人生
今天的拼搏,定换来
明天的鲜花和掌声
今天的坚持
会换来明天的海阔天空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爱拼才会赢
人生好像一阵风
相随万物而生
品味风情万种
风去归于平静
人生好像一场雨
阅尽尘世繁华
总是留下一抹靓丽的风景
路过的都是风景
留下的此才是人生
世界好像是一面镜子
你对他愁眉不展
它还你一副忧愁的面容
人世间,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庆幸流年依旧年轻
也庆幸前路可以远行
挥手再见十月
欢喜与十一月相拥
不负生活不负卿

◎初冬
文/涵予(吉林)
脚步尚流连于秋的绚丽
冬已在身后悄然抵达
天儿 就这样冷了
日子裹上了寒凉
一颗心
开始铺陈暖意
铺陈层层慰藉
一层诗情画意的柔软
留给梦
留给爱意缱绻
一层骨子里刚硬的勇敢
伴我独行
伴我抵御这数九寒天

◎时间之上
文/ 2019眉间心上(河南)
殷红的曼陀罗鲜艳热烈
向远方蜿蜒成一条灼灼的河
有奇异的微笑引诱着如泣如诉的
哀婉追逐时尚的脚步
狰狞的巨兽张大着嘴巴
不时有鲜红的舌头舔舐着
那一棵棵花微微颤动
凝眸细看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虚无缥缈的桥上
密密麻麻的人群来来往往
责任如同蜗牛的躯壳
欣喜若狂下一刻是哭笑不得
一缕阳光瑟缩了一下
似梦非梦自我怀疑的时候
某个角落似乎被照亮
在身后很远很远的地方
有的人揉揉眼睛
浑浑噩噩迷茫依旧
有的人豁然清醒
坚定地转身大踏步前行[/cp]

★ 格律诗词园地
◎七律·秋雁
文/韩俊清(内蒙古)
已见金秋北雁翔,谁知有影故园忙。
长空一字偏多韵,遍地千声自远方。
眷恋追风悬万里,徘徊逐日片云光。
归来美景新诗约,要等佳音妙赋香。

◎七绝·落木吟
文/源流诗纪(广东)
野陌寒霜已渐浓,峦中落叶影重重。
残枝傲冷怀春梦,再展新姿郁翠笼,
◎七绝 谢军人
文/富贵梦(中国)
银沙掩道覆轻霜,塞外风凄野草黄。
战马声高驮壮士,保家卫国守边疆。
◎七绝.银杏树(外二首)
文雨寒(河南)
暮秋时节失浓荫,银杏妆成一树金。
只等明春还叶翠,任凭风雪与甘霖。
◎七绝.暮秋
羲和送暖力孤单,天色云中尽是寒
勤快终须千万女,阡塬层染白霜漫。
◎七绝.寒衣节
陌上行人送锦衣,霏霏小雨路车稀。
深深枯草黄丘掩,泪水溪流脸颊飞。

◎朝中措•秋暮(欧阳修体)
文/王省南/浙江
阊风萧瑟坠溪桐。秋意染丹枫。
芳草枯残今岁,来年再待葱茏。
喷香金桂,鲜妍陶菊,逸羽惊鸿。
时月铭镌颜鬓,挥毫写景诗翁。
◎鹧鸪天.十一月吟
文/班学明
十一冬来天气寒,为君再赋鹧鸪天。
满田阡陌黄金获,秋去冬来有美篇。
诗我写,曲谁填,眼眸触景意缠绵。
冰清玉洁伊人貌,挥笔琼瑶落雅篇。
◎送寒衣(二首)
文/班学明
十月初一送寒衣,感恩父母寄心扉。
坟前肃立哀思起,梦里几回悲泪飞。
冥币火鞭加焚纸,磕头跪拜保寒祈。
椿萱仙逝经年久,享受天堂子女期。
◎送寒衣
萧瑟西风吹莹草,冥钱奉上泪花抛。
欢欣可共故人知,但愿寒衣御冷潮。
◎入冬感怀(二首)
文/班学明
疾风呼啸扫深秋,已把芦花染白头。
霜冻残荷摇寂寞,虫儿候鸟匿藏休。
光阴荏苒匆匆过,白驹过隙碧水流。
凛冽寒冬今夜是,一轮冷月寄忧愁。
◎冬
田畴一望麦苗长,叶落千枝覆薄霜。
蔬菜银棚葱郁郁,风携小雪野茫茫。
虫眠大雁无踪影,尚有残荷立水塘。
节序轮回孟冬里,红梅绽放暗传香。

◎开封观菊(外二首)
文/刘均生(河南)
深秋携友赴汴梁,随处可见菊金黄。
千娇百媚入画境,街巷无处不芬芳。
◎下 元 节
十月初一祭故亲,思慕感怀报德心。
坟前千纸万滴泪,那如奉养羹汤真。
◎三元节
寒衣节里去上坟,路口坟头见哭人。
如若不设三元节,人间何由慰幽魂!

★《兰河文学》编委:
名誉主编: 华晓 春 姚化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小说.散文编辑:在路上
古诗词校对:长思瀚宇
古诗词编辑:蓝天白云
美术编辑 : 冰清
执行编辑: 兰 子 刘均生
校 对: 雨 寒
副 主 编: 雪 儿 冰 波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蓝天白云
刘均生 兰 子 高山峻岭 在路上 冰清
冰波 雪 儿 长思瀚宇 冬 雁 范友军
(以姓氏笔画为序)

点击二维吗 关注兰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