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881
老 兵
冉长春
解甲已多年,山中二亩田。
新闻南海事,五指又成拳。
“二亩田”见解甲后之清苦,“五指又成拳”见老兵之情怀,张力之间更能引发百感交集。(归樵)
882
沈阳故宫夜赋二首
张家安
箫笛吹云近玉墀,障墙秋树半离披。
西风不管前朝事,又卷斜阳过大旗。
转结下实虚成,西风卷起映照于大旗上的斜阳,宕出远神,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世事盛衰苍凉与兴亡之慨的无限境界。(归樵)
883
题盆景柏
冉长春
一自娱人目,堪称大用材。
虬腰倘伸直,定不得登台。
884
盛京皇寺偶得
张家安
灰砖碧瓦记清初,转眼祇园亦废墟。
修到繁华仍泯灭,佛之与我又何如。
转结最见沧桑。结句,佛之何如?我之何如?佛都不能怎样,何况我乎?佛与我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原意,此互文也。(归樵)
885
上班途中即目
天许
粤海新正便不同,街边草木已葱葱。
参天更有木棉树,染得春风耀眼红。
写诗是一门十分奇妙的艺术,你看,“木棉树”与“春风”两个意象的挽合与换位,便能将意境无限放大。(归樵)
886
书房闻蟋蟀
天许
危楼高百尺,问尔自何来。
草野霜寒甚,人家灯暖哉。
凄凄应有述,耿耿未能猜。
我境略相似,捐书忽感哀。
全诗自“问尔”出,中两联流水对,浑圆而不失严整。尾联由蟋蟀联想到诗人自身境况,结句一“捐”一“哀”最见惆怅与无奈。(归樵)
887
题《渔翁图》
耕夫
爱看熹微破晓天,江边亦好乐余年。
我无心遛金丝鸟,但放鸬鹚弄酒钱
爱看、乐余年、无心遛鸟、弄酒钱融入了诗人对画的理解,及自己的心境。(归樵)
888
侃某些“权威人士”
耕夫
学养何须太较真,通天手眼胜于神。
弄些本本怀中放,先让头衔唬住人。
889
游象山花岙岛怀张苍水
李利忠
书生百战铁衣斑,十万旌旗去不还。
尚有雄心思击楫,几回绝顶望台湾。
一二句忆其事,于雄浑中而见沉郁。三四句抒己志,借登高望远,引发共鸣。(归樵)
890
有寄
李利忠
咸阳踏遍又南阳,更往湘西近夜郎。
知否江山名胜地,从来半是杀人场。
转结“名胜地”与“杀人场”,诗人利用矛盾折逆的手法,使诗句警策。(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