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太极拳推广普及之我见
--------新时代六艺太极拳的社会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如何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在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的有效对接?如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力量,进而形成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这些方面的探索和倡导,充斥着地方特色的六艺太极拳,就是探索和倡导中的一个硕果。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区域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正是基于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对新时代社会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长期关注支持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创新发展。这个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利用太极拳服务全民健身作为协会发展宗旨,持续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参与人数达6万多人次;连续4年举办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序列活动”,受到各级各界赞誉。

在创新指导方面,我们注重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太极养生相结合。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国粹的太极拳,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借助儒家思想发祥地的文化基因,践行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让市民学好用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通过推广普及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活动,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武术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积极参与健身的意识,激发健身热情,打造儒家文化与太极养生全民健身品牌,推动孔孟之乡特色太极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六艺太极拳的创新实践。由济宁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牵头,组织成立了以济宁市杨氏太极拳协会为主的“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深入到曲阜小雪街道武家村、北雪村,尼山镇圣源村和息陬镇北元疃村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用武家村村民武卫民的话说,是志愿服务活动把村民从麻将桌、酒桌上拉了出来,健身不说还能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为了办好活动,我们提出了原则要求,就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练管用。六艺太极拳初步就这样形成了。
六艺太极拳及其特色
(一) 六艺太极拳的概念。以孔子“六艺”之教和健身养生思想等为主导,按照太极拳理拳法,通过具体的一招一式,彰显儒家文化精华。使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服务全民健身。达到修身养性、修文习武、强身健体之目的。松沉致静,是六艺太极拳之灵魂,也是一切成功者至高境界追求。正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二)六艺太极拳内容与特点。六艺太极拳包括并、开、弓、马、虚、翘六种步型;进、退、活三种步法;顾、盼、瞻、视四种眼法;旋、转、收、放、俯、仰、屈、伸、八种身法;具有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含胸拔背、活腰松胯、实腹敛臀、尾闾中正、立身中舒、身背五弓身型技术要求。具有心静体松、意守丹田、心情愉快、飘渺若仙的意境。具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练功方法。其手法包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托裹掩架、穿抹绞抱、分拦搧打、云推探捺24种手法。具有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拳打卧牛,节省空间,男女老幼,适应广泛,不分时间,随时可练,动作对称,健身全面,以形释义,寓教于拳,持之以恒,益寿延年的特点。
(三)六艺太极拳动作名称及释义。揖礼起式,六艺之“礼”(以礼立人,崇礼厚德);双揽雀尾 (以招为技,暗合四象);手抱琵琶,六艺之“乐”(以乐养性,陶冶情操);弯弓射虎,六艺之“射”(以射健体,民富国强);驾驭战车,六艺之“御”(以御为能,智勇双全);习读经书,六艺之“书”(以书悟道,熟读六经);阴阳之数,六艺之“数”(以数为据,变易阴阳);九天揽月(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孔雀开屏(以身取势,象形取义);抱元归一(以气调身,益寿延年)。

(四) 六艺太极拳的文化特色
1、六艺太极拳之歌。六艺太极拳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仁、中庸的思想精华,影响了太极拳的技术理论,并引导太极拳理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内外相合、形神兼备;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后发制人;开合虚实、连贯圆活”的技术风格。这种技术风格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截然不同,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独特魅力。《六艺太极拳之歌》很好的对此进行了传承与发扬:
孔孟地/运河旁/掤捋挤按健身忙/六艺太极多豪迈/全民健身正能量/五湖四海礼为先/乐射御书数显彰/采挒肘靠有松沉/传统文化放光芒/迎晨曦/送夕阳/进退顾盼任徜徉/传承太极扬国粹/强身健体送健康/猫步缠丝刚柔俱/阴阳之歌响四方/中正和谐成大道/传统文化放光芒。
2、六艺太极拳三字经。儒家思想对太极拳有着深刻的影响。太极拳礼仪道德的核心、表现和方法论都有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注重礼仪道德,仁爱孝悌、谦让有礼、和谐尚中等特点,指导着太极拳礼仪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太极拳也在发展中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在《六艺太极拳三字经》里均有反映:
太极拳,贯六艺。武之理,文之序。
理相通,互诠释。修心性,知礼仪。懂谦让,强身体。中不偏,庸不易。身中正,不偏倚。头顶悬,神凝聚。内涵深,须慎思。学不厌,心静息。神为令,气为旗。常温故,有新知。忌双重,明实虚。三人行,有我师。坠肩肘,松腰隙。邀众人,共练习。上下随,无断续。多交流,笃行之。左中右,平准立。根至梢,有节序。闻鸡舞,贵坚持。及不过,非不及。随曲伸,不尚力。智仁勇,至诚至。全民健,强国立。
3、六艺太极拳口诀。“揖礼转肩起手拔,双揽雀尾斜向前。手抱琵琶半遮面,弯弓射虎奔胸间。驾驭战车任重远,习读经书阅万遍。阴阳之数变千万,九天揽月天象观。孔雀开屏将翅展,抱元归一武礼还”。
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价值追求就是道德,主张修心立德,其“仁爱”、“中庸”、“浩然之气”等思想,阴阳学说以及主静、修心、养气的特点,对太极拳乃至养生学的养生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在于不仅对身体上的锻炼,而且对习拳者内心、气质、品德进行引导,培养正能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要遵循儒家阴阳辩证思维和中庸思想,并且强调礼仪道德的传承,要用辩证思维以中和思维看待太极拳的发展,既要对传统思维有所突破,又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研究儒家思想为了更好的发展太极拳运动,迎合社会发展趋势,沿用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有所突破,打破传统去发展太极拳运动。
(五) 六艺太极拳的实用特色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抵御亚健康的最好办法,是学练中国的太极拳。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两千万人从事太极运动,这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武术健身项目,在世界得到了空前的普及。持续习练六艺太极拳,能够改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等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尤其是以动入静、静中寓动、通和上下、充实五脏、泻其多余等,能够延年益寿,妙用无穷。
如六艺太极拳功法第二式“仁者寿肩”,通过松沉有序活动两肩,防治肩周炎,祛病延年;第三式“天人合一”,通过两臂对拉及转腰等,调理脾胃,防治颈椎病、腰痛病;第五式“习读论语”,强化横膈运动,致使胸及腹腔内压影响内脏,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肌肉伸展、肠胃蠕动、氧量增加等等。

中小学生习练六艺太极拳六大好处。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目前,得到教育家普遍认可的是——在校中小学生习练太极拳有六大好处:
一是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够理想,差就差在专注力、定力等非智力因素上。以“静、慢、柔、沉”为特点的杨氏太极拳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改善,扎实学者的“板凳功”;二是强身健体,中小学生长期伏案低头,易患脊椎骨侧弯、眼睛近视等症,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习练太极拳能有效加以预防,始终保持旺盛的“精、气、神”;三是提高休息质量,通过改善人体内微循环系统,提高睡眠质量,一小时胜过两小时;四是习练方便,较小空间10分钟以内便能练习一套功法,一人多人皆可。时间短、空间小、见效快;五是修身养性,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学习重,压力大,容易浮躁好动和心理逆反,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五脏六腑得到按摩,而且使人变得沉稳、心静;六是增强防御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期,习练“以柔克刚”的太极拳,能有效抵御不良行为的侵扰。
另外,六艺太极拳以儒家文化精华张本,而传统太极拳都是以姓氏命名,相比之下,六艺太极拳不存在门派之争,便于形成合力,国内外普及推广。
六艺太极拳的发展愿景
1、打造全民健身“济宁品牌”。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悠久,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这无疑是有利因素。就体育而言,山东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武术精彩纷呈。在此条件下,挖掘整理创新,赋予传统体育项目一个地方的独特属性很有必要。把儒家文化精华之一“六艺”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应用于新时代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实践,接地气,受欢迎。

传统太极拳健身作用很好,但做到全民不易,尤其是年老体弱人群。六艺太极拳正好弥补了传统太极拳的缺陷,可满足不同人群,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练管用。全民健身,贵在全民,全民健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实践证明,农村太需要“六艺太极拳”了,所到之处,群众很踊跃,也很迫切,全民健身广大农村是“最后一公里”。六艺太极拳一招一式中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觉中改变不良行为动作,渐知渐行中将传统文化、太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内外双修,体用兼备。这在全国也是创举,有利于形成“济宁经验”、“济宁模式”、“济宁品牌”。
1、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创新。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广大农村,不少人群陷入亚健康与打牌的怪圈之中,六艺太极拳的推广,有利于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抓作风建设并形成长效机制,摒弃大吃大喝、打牌赌博、按摩唱歌等不良生活习气,就要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充实党员干部、机关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六艺太极拳则是最佳选择。
2、孔子文化节持续影响的有效途径。如果把六艺太极拳打造成祭孔大典重要节目,在国际窗口展示济宁全民健身成果不说,每年县市层层选拔优秀者参加祭孔大典,这样,国际孔子文化节不再“9月里来10月里走”,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必言说。
3、孔子学院有了自身的体育项目。孔子和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如果把六艺太极拳推广为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体育课内容和 “课间拳”,且来自孔孟之乡,不仅切合孔子学院(校)特色,世界级的文化体育品牌也自然形成。

(房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