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狄将军与青年战士高建群
作者║孙建民
2021-11-05星期五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先生,是我最熟悉的伟大作家。我们相识相知成为挚友,是因为高建群兄长首先是一名战士。其次,我们是乡党。第三,高建群是我的老师。
高建群先生是热爱文学的人们熟悉敬仰的大作家。何以见得?有事实为证:我的初中老师李靖昨天清晨发给我的微信:
《最后一个匈奴》印象记
阅读高建群先生的《最后一个匈奴》已经是比较遥远的事了。
记得那时我在省政府办公大楼6层北侧的一间办公室工作。中午不回家,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桌前阅读高建群先生的《最后一个匈奴》。
好书不能一目十行,更不能只看情节,得细细品尝,犹如品茗,犹如微醺好酒。所以,读了好长的时间。先生通过三个家族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匈奴史,尽管那是通过匈奴遗脉所勾勒出来的。
阅读累了,我就站在窗前眺望着省政府大院北侧的黄楼,那里是省长办公的地方 ,因为有贾治邦副省长在里面办公,我就望着黄楼发愣,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把书中描写的人物和贾省长联系起来。
《最后一个匈奴》一书,故事架构宽广博大、气势恢宏。人物个性狂野独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绵延不绝,正合了陕北高原粗犷奔放千里无际却又沟壑细腻,深藏神秘的疆域特征。我为高建群先生的文学功力所折服!
我崇敬的初中语文老师李靖先生的这篇感言,顿时让我感动不已。
记得上次拜访高建群先生,他亲手给我泡茶、斟茶。他讲述了青葱岁月的战士经历。当时中苏边境关系紧张,身为战士的高建群是40火箭筒手,他的任务是肩扛40火箭筒,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听说40火箭筒连续发射60发40火箭弹,就会自动爆炸。年轻的高建群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天天提心吊胆苏联的坦克冲击我国边境。刚好,这一年冬季,天降大雪,前来边防哨卡视察工作的那狄将军因为大雪封山,不能返回,这却是青年战士高建群近距离接触那狄将军的绝佳机会。
我们可爱的青年战士高建群特别热爱学习,尤其是热爱诗歌创作。也正是因为青年战士高建群的文学天赋,最终成为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契机。
青年战士高建群除过站岗守卫祖国边疆之外,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他将对伟大祖国母亲的深沉大爱,凝聚迸发成最美的诗歌。那狄将军是一位慧眼识珠的文武双全的将军,他听说青年战士高建群会写诗歌,甚为高兴,于是那狄将军询问青年战士高建群,说把你的诗歌拿给我看看,青年战士高建群是一个含蓄且稍微有些怯场的战士,毕竟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领导。自己平时打发时间写在日记本上的诗歌,也最多是念给班长和同班战士听听。这回到好,那狄将军要看,青年战士高建群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那狄将军是诚恳且认真的,不能不给看。于是,青年战士高建群将日记本从背包里拿出来给那狄将军看。
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那狄将军坐在青年战士高建群的小马扎上认认真真阅读青年战士高建群的处女作诗歌。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才华横溢的青年战士高建群,让那狄将军眼睛为之一亮。于是,那狄将军临行时,带走了这本写有诗歌的日记本。
不久,高建群的诗歌《边防线上(组诗》发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管的大型文学期刊《解放军文艺》上。那狄将军,是原任总政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后來到新疆后,担任过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
理想之火,一经点燃,熊熊燃烧。青年战士高建群是个小诗人!让战友们羡慕不已。一不做,二不休。说干就干。丰富的边疆站岗放哨生活体验,才华横溢的青年战士高建群再这首诗歌的鼓舞激励下。第一部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横空出世。
那狄将军慧眼识珠,青年战士高建群的自身努力。共和国多了一位伟大杰出的大作家。
《来自东方的船》《丝绸之路千问千答》《最后一个匈奴》《统万城》《我的菩提树》《大平原》《我的黑走马》等中篇、长篇小说相继问世。
作者简介:孙建民(蓝田玉、秦剑),系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委办公厅行政处二级调研员,西安市文史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