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 的 规 矩 》
文/ 易 之 中
无规矩不成方圆。什么是规矩?做木的规矩是指圆规与曲尺。做人的规矩是指尺度与底线。做人要有分寸,要有底线。因为但凡有教养的人,有风度的人,有人品的人,都是有规矩的人。
诗是优雅的,诗是斯文的,诗是形象的,因此,诗也是有教养的,有风度的,有规矩的。什么是诗的规矩?诗的规矩不是分行,不是平仄,不是押韵。这些都不是诗的尺度与底线。诗的规矩是指逻辑与语法。如果写诗不讲逻辑,不守语法,就是无规矩。就是无分寸、无底线。
什么是逻辑?逻辑的说法是外国传入来的。中国很早就有逻辑学了。只不过中国不叫“逻辑”,而是叫“常识”。写诗不能不讲逻辑。也就是说,写诗不能不讲常识。例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这是合符逻辑,合符常识的。如果写成“可上九天捉鱉,可下五洋揽月。”那就不合逻辑了,不合常识了。因为月亮在天,龟鳖在洋。有人这样写诗:“独钓西江万里风”。这就不合逻辑,有违常识。“独钓寒江雪”,合符逻辑与常识。柳宗元用“赋比兴”手法,用独钓寒江雪比喻自己是追求洁净的人格与人品的。雪是有形有状有物的固体,是可以钩钓得住的。但风是无形无状无物的气体,是钩不得钓不住的。更何况那是“万里风”?如何去“钓风”。我们可以用垂钓法去钓鱼去钓雪,但就无法能用垂钓法去钓西北风、万里风。
现在的手机诗,不守语法的诗句,简直就是铺天盖地,一片江洋。最让人百思不解的,很多人写作文是很守语法的,但写诗时,却不去遵守语法。最为常见的语病就是乱组词,乱造句。有人写诗:“两情相悦哭途穷”。既然是两情相悦,为什么要去哭途穷?“悦”是快乐的,“哭”是痛苦的,两者的搭配,不是很让人费解吗?
写诗不可以乱写诗,写乱诗。否则,写出来的诗就是无教养、无品格、无风度的诗。就不是翩翩风度的君子诗,而是卑污龌龊的小人诗。

《 再 论 诗 的 规 矩 》
易 之 中
写诗要有规矩。如果写诗没有规矩,就会乱写诗,写乱诗。什么是规矩?规定的法则、标准与习惯。写诗的法则,是指语法的法则,不是刑法的法则。写诗的标准,就是格式的标准。写诗的习惯,就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传统遗留下来的习惯。
写诗也要遵守“乡规民约”,尊重“传统习惯”。例如:中华民族的花文化,是把梅兰菊竹比喻为君子。而君子一般都是指男人。但如果我们在写诗时,在赋比兴中,用菊花比喻为新娘,比喻为娘子,比喻为女人。这样写诗,就有违规矩,不合规矩,成为笑柄。在众多的唐诗宋词中,应该暂时还未见有诗词是用菊花比喻为新娘的写法。女人如花,这也是一种写诗的规矩。我们不能用石头去喻女子。这也是不符合写诗的规矩。因为男硬女软,这也是一种规矩。既然用花去喻女子是一种规矩,为什么用菊花去喻女子又不合规矩呢?因为花是一个总称,花相对于石是花软石硬,但在写诗中,在具体的比喻中,又不能用梅花菊花去比喻为新娘子,这是很缺男人的风度,是会导至诗意欠缺境界的。梅迎寒,菊熬霜,两者都是要受苦爱难的,如果在写诗中用梅用菊去比喻新娘子,那就不是“怜香惜玉”了,那就缺乏男子风度了。从唐诗宋词的情况来看,从来就没有人是用梅用菊去喻新娘子的。为什么古人不用菊去喻新娘子?我们也可以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唐诗宋词是写得很有教养很有风度的。
写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矩,就是绝对不可以用诗去骂人,用诗去打倒美帝。这会玷污诗的形象,糟蹋诗的贞操。话俗诗雅。一般不建议随便骂人,如果一定要骂人,也最好是用“话”不用“诗”。写社论骂美帝,用粗言骂街坊,很是常见,但用诗去骂人,在诗史上确实很少见。写诗骂人,很缺教养与风度,很是无规矩,也是非君子之为。我们又如何看待那句“不须放屁”的“骂诗”呢?老毛是诗词中的高手与大师。我在他的诗词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尽管他的诗词很完美,但也有百密一疏的地方,这就是他把“不须放屁”写进诗词中。这是一大败笔。诗是文雅高贵的,诗是用来写春花秋月的,唐诗宋词也并没有先例。也实话实说,解放前,他的诗写得漂亮极了。但他的晚年的诗,力度也减弱了。也随便任性多了。
关于写诗要守规矩的说法,这在前人论诗时,是从未提及过的,这次提出来,是一种尝试。但从群友的反应来看,有不少人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一下子还没转过弯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头,是有很多规矩的,规矩不一定是法律。乡规民约,道德约束,课堂纪律,传统习惯,等等,都是属于规矩。写诗要遵守语法,不要背离常识,这些都是规矩。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条“定律”,不但适用于国与家,也同样适用诗与词。写诗作文,要有章法。规矩就是章法。
202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