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九是上个世纪全国著名的农民诗人,他的家乡陕西临潼相桥镇,与我的出生地栎阳镇距离不远。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过王老九,后来读过他写的诗,像“天昏地暗黑洞洞,乌云遮日路不明;一股大风从北起,吹散云雾太阳红”、“毛主席和我握了手,我心变黄金永不锈,心窝里飞出五彩凤,贴心的话儿唱出口”、“回家忙拉‘二尺半’,洗净手儿调白面;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等,至今还留存在记忆里。
1982年元月,我大学毕业,到临潼县文化局创作组工作,至1984年春天离开。期间,和王老九的得意门生贺丙丁先生相识。记得有天上午,贺先生到我租住的小屋聊天,谈王老九的故事及他们的师徒情谊,谈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王老九诗社,和他主编的交流刊物《庄稼汉》等。记得一直谈到午时之后,期间,贺先生还吃了一碗我搭锅在蜂窝煤炉子上煮的挂面。贺先生是我的上一辈人,今年应该九十多岁了。
对王老九的诗歌创作及影响,我后来读到了我的同学、朋友、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撰写的《陕西农民诗歌的记忆》。文中说,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从延安到西安,到北京,一路踏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进行曲,走来两支队伍:一路是臧克家、郭沫若、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柯仲平、玉杲、胡征、沙陵、雷抒雁等人;一路是王老九、李有源、韩起祥、谢茂公、李登峰、祁守业、贺丙丁、李强华、张志民、刘勇、刘章等人。这两支队伍,汇聚成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潮,即中国古典诗歌加民歌的诗歌美学思潮。陕西当代农民诗歌创作水平,代表着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水平。陕西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高度,代表着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高度。当代陕西农民诗歌,承传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清新、明快、简约、朴素、自然、畅达的审美情趣,应合了延安革命文艺路线的思想,推进了群众性的诗歌发展。——这样的评论是准确的、到位的。
几十年来,我在搞文化研究、写散文随笔的同时,也写诗。觉得诗歌的本性,就是以恰当、凝练、美妙的艺术语言,吟唱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展愿景。而“王老九诗歌群”的建立,相信也是为了团聚诗歌爱好者,承继、发扬中华诗歌的优秀传统,和王老九朴实、清新、生动、明快的诗风,歌吟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描展愿景……于是,穿衣起床,在晨曦临窗的时刻,兴致勃勃地展纸挥笔,写下“王老九诗歌”五个大字。
(2021年11月4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