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锋
一 名人说读书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马克西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他们将书籍的重要性形象地、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是李嘉诚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相信这就是他事业成功的精辟总结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明了读书还可以让我们身心娱乐,能够获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快乐。当然,只有认真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感受。的确,书籍带给我们的充实感是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无法比拟的。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老师在等待着我们去接近、去认识,没有贫贱与富贵之分,那就是随处可见的书籍,书就是老师,老师就是书。关键是是否愿意去开启书中那一扇知识库的大门,是否愿意去把握学习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广阔的知识海洋,装满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铭刻了我们对未来的遐思,指明了我们前进的航向,让我们不断成长,学会感恩,学会做事。
二 读书让他尝到甜头
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名不经传的乡村医生,外科手术方面的知识是他的特长,师承八十年代末邵阳市“一把刀”、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的颜俭民院长。 九十年代初期,因为各种原因,他离开了附属医院,千里迢迢来到了封开县江口镇偏远的山区台洞村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平时,他在诊所中帮村民们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还为村民们做一些体表肿瘤切除术、清创缝合术等诊疗服务,成功抢救过一位头皮严重撕裂的七岁男孩,为村民们成功移植过三例在工作中不慎被藤条,竹篾割掉的耳朵,凭这些“拿手功夫”,他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虽然门诊设在偏远的山区农村且交通很不方便,但是,求医者络绎不绝。这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也是老师不吝指教的结果。
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农村居民因为在经济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开始大量涌向城镇,昔日热闹的乡村只剩下少部分老人和学前儿童,再加上新农合住院报销的利好和便捷的交通,乡村医生的处境可想而知,他们徘徊在十字路口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如果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唯一的选择就是具备一技之长或者向中医转型去赢得一些市场份额。他和其他乡村医生一样,随着潮流在逆境中寻找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面对困境,朋友没有牢骚,没有埋怨,他骑着那台老掉牙的“永久”牌自行车去书店购买了《中医汤头白话解》,《中药学》,《中医伤病学》,《中医针灸学》等书籍,兴冲冲的挑灯夜读,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中医,对书中的内容似懂非懂,并且越看越懵。为此,他特意抽时间去县城求叶桂全和何育思两位老中医赐教,两位老中医说:“想学好中医就必须熟记中医汤头,药理和脉理。”
他苦笑道:“学生我根本就是一头雾水。”
“哪就每天背,重新回到读书的年代,只要肯用功,就一定会成功。”叶医师鼓励他说。
为了不被淘汰,他选择了不放弃。他想:反正现在病人少,不如将那些书再抄一遍,看能否增强记忆。主意已定,他从隔壁商店买了十几本空白笔记本,开始了《中药学》的抄写工作。两天后,他对书里面的知识慢慢的清晰了起来,并且越抄越明白,越抄越想抄。书中详述了中药的性味功能、使用禁忌,还有配伍技巧、汤头名称、治法治则等。在学习过程中,他尝试着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临床上。比如村民感冒了,通过辩证论治后开张“香苏散”加减处方交给患者自己去买药,果然效果神奇,病人服下药汁后半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轻微出汗、腹中欲便的感觉,自行去卫生间方便过后,顿觉全身倍感轻松、症去大半。
中医的屡试屡效,让他更加珍爱那些书籍,除了继续抄书外,他东凑西凑找来了木板,自己动手做了个能装百余味中药的药柜,开始采购少量常用的中药回来边学习边实践。
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他习惯了每天将抄书当做一项主要工作来做。一寸多厚的《中药学》抄完后,再将里面的配方编写成《自编汤头歌》并标注页号,方便日后查找。习惯成为了自然,后来,他改用小楷毛笔继续抄写了《雷公药性赋》,《中医归经药论》,《中医秘传汤头诗歌》,《伤寒论》等书籍。既学到了中医知识,也学会了毛笔字。那几年,凡是去过他诊所的人都会见到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抄书。
通过四、五年的读和抄加临床应用,他由原来的西医门诊成功转型为中医门诊,县内各镇的患者哪怕是刮风下雨也没能阻挡他们慕名前去治疗。
工作之余,他将治疗无效的病人处方进行了归纳分类,然后去书中反复求证、总结经验,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 智慧将梦想变成现实
在畅游书海的同时,他认为选择性的学习可以对某种疾病进行专业性的探讨和针对性的治疗,能有效避免陷入“什么都懂,什么都不懂”、“手里的刀多,没一张锋利”的困境。于是,他将学习和诊疗业务的重点放在了脊柱病,斑秃和皮肤三种学科上,希望自己的所学能为那些饱受折磨的患者解除痛苦。 由于在“专”字上下功夫,来门诊的患者从以前的镇辐射到全县、全市、全省各个地区,全国各地的斑秃患者也慕名前来。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的事迹受到了广东省南方农村报多次跟踪报道,并授予“南方好医生”“广东省乡村医生代言人”的称号。因为喜欢读书,因为刻苦学习,知识成就了他的智慧和理想,虽然在收入上谈不上富有,但是,他在当今举步维艰的乡村医生队伍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荣誉和大多数患者的尊重。
现在的他已年过半百,依然还在坚持不懈的买书、看书,去书中求知识,去书中寻找解除患者痛苦更好的良方。他的目标是“力争将治愈率提高到80%以上”。
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知识更新如汹涌的潮水一样后浪推前浪,在这个用知识说话的年代里,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读书,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开那扇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大门”。
很多人因为爱读书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古到今,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名人都是一些爱读书的人。如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邻居家晚上的时候有灯光,他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着灯光看书,最后终于成了大名人。
知识的天空是无边无际的,摸不透也看不见,其实,它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为我们编写着了一篇篇高亢的凯歌。
书籍,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智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人生希望。
我们不需要去和名人相比,但是我们也是广袤知识海洋中的一分子,凭借着自我进取、奋斗的精神,去划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的天空。
2021.11.4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