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出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每到这时候,老师都想对家长说: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当您看到孩子的成绩时,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别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为了孩子,请家长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

“考的不好时,请先接纳孩子”
其实,考试没考好,有时候孩子比父母更加难过,此时更需要父母的接纳。不要责备、打骂孩子,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将影响扩大至未来,甚至整个一生。“你成绩这么差,怎么考的上大学,一辈子就这么完了。”这样的恐吓不但无济于事,甚至会对自尊心强的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对于部分孩子可能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于成绩差的孩子,父母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先接纳孩子的不足,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走向“习得性乐观”。


“考的好时,肯定孩子的努力”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诚然喜上眉梢,但这时候我们要先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聪明。我们需要给孩子传递一个成长型信息,努力是有价值的。告诉孩子,优秀成绩的取得,是需要你在别人玩游戏、看电影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是需要你付出辛苦的努力,付出努力才能收获到满意的成绩。一次期中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测试,孩子在未来还需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激发孩子的内心学习动力,锻炼孩子长久的心理韧性。


“成绩虽然重要,但进步的姿态更重要”
不要只看到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进步空间。当孩子考了99分的时候,不要去苛责孩子为什么没有考100分。孩子明明从80分,努力考到了99分,这其中的进步空间,不值得被鼓励吗?我们不能只看分数的多少,还要看孩子每次与自己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有句话说得好:点点滴滴的进步就是登云梯,帮助一个人攀登梦想的天空。
孩子努力进取、超越自己的姿态,比冷冰冰的分数更美、更重要。


有专家说: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孩子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优秀的家长都懂得: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赏识孩子、鼓励孩子、理解孩子。无论孩子成绩考的好或者差,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学会鼓励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没有风雨,就不会见彩虹,父母的一句赏识,会让孩子充满动力,迎难而上。孩子考得好,不忘了给孩子一个大大的赞;孩子考得不好,作为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学习最需要的就是信心,有了信心就什么都不怕。适当的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心胸宽阔、超越挫折、超越自己。


“发现不足最重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一次考试就是一次检测,考试最大的功能是“诊断”,而非“质疑”或是“自责”。所以,家长应理性地跟孩子进行分析,发现孩子的不足。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抑或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是粗心大意做错了题目,还是有些题目他不明白……一次考试并不是代表什么,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能否发现孩子的不足。家长们要记住一点:考试是用来发现问题的。看重考试之中暴露的问题,从细节入手、查漏补缺,一点点夯实孩子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才会一点点提高。


家长在忧心孩子成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大家也都是一样的学,孩子间的差距会这么大?其实,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说到底,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在于家长。正如一句话所说:“真正的教育,是拼爹。”影响孩子成绩最大的往往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过分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不是包办一切的陪读家长?是不是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是不是对孩子要求过高……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1.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2.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3. 教育就像养花,只有默默耕耘,才有静待花开的机会。
好父母应该和孩子一同努力,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一次次挑战。
4.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爸爸的爱决定妈妈的情绪,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5. 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力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6.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
好父母应该懂得尊重老师,和老师一起努力。
7. 爱孩子的父母都舍得狠心,有远见的老师都带点绝情。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父母都是农民,你们怎样对待孩子,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