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62)
读陈然、何敬平烈士诗歌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陈然(1923-1949),河北大名人。1939年入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并负责秘密印刷工作。1948年4月被国民党逮捕,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陈然是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由于特殊的斗争环境,与负责收听广播的刘国鋕(zhì)烈士同办一张报纸却不能谋面,他们只有在信函中互致“革命的敬礼”和“紧握你的手。”直到临刑前的那一刻;一对心心相印的报友炽热的双手才紧紧握在一起。
在白公馆集中营里,敌人害怕陈然向其他“政治犯”传播消息,把他单独囚禁在楼上一间小牢房里。正是在这个阴湿的牢笼里,诞生了“白宫版”的《挺进报》。当同志们遭受到毒刑拷打时,受着疾病和伤痛折磨时,读了《挺进报》,就感到浑身有力量。
在狱中,陈然受尽酷刑,始终只承认《挺进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全都是他一人所为——他决心牺牲自己,保护组织和同志们。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在激怒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诗人以浩然正气,抒发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对无耻叛徒的蔑视,昭示着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何敬平(1918—1949),共产党员。四川巴县人。早年在重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任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1948年4月被捕。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年仅31岁。
《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1948年夏于渣滓洞
这首饱含信念与激情的诗篇,由自己谱成曲,表达了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为狱中同志所喜爱。
新中国是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陈然、何敬平和此后两篇写到的许晓轩、江姐、李子伯、蔡梦慰等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都是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残杀的。他们用百折不挠、宁死不屈、英勇献身,凝结成挑战生存极限的“红岩精神”。他们留下的诗篇,我很早就熟读心感、钦佩无比。建党百年,作为一名半百党龄的老者,重新拜读,仍难抑感动……
壮丽青春献祖国,
英雄诗作震山河。
失之交臂新时代,
热血喷薄正气歌。
(2021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