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故事》之二
文/路路通
朗读者/文玲
02
董遇:“读书当以三余”
董遇,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学者,精通《老子》《左传》。他在如何运用时间读书学习方面,颇有见解。
据《三国志·魏志·董遇传》记载: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苦于没有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董遇的读书观,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倡导书要熟读、反复读,读书上百遍,书中之义自然领会。二是“当以三余”。不少人曾提出,想读书,没时间。董遇提出,读书要抢时间,运筹好时间,岁之余、日之余、时之余,总能抢到读书的时间。
生活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即越是忙的人,越是喜欢读书,越是读书多。董遇的读书观,给后人启示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