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城:八旬老教师为烈士立传
文/高峰丽
“我这一辈子都是和文字打交道,干这个活儿,不仅发挥了我的专长,受烈士精神激励,还能再为下一代尽点儿力,又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这把年纪,如此幸运,我何乐而不为呢!”韩宪臣老师乐呵呵地说。
韩宪臣,虞城县退休教师。2021年10月31日,在虞城县马牧集老街见到走访归来的面容清瘦的韩宪臣老师。
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在他的牵引下游遍了虞城的大街小巷。如果不听他介绍,你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胃部全切的八十岁高龄的还在恢复期的疾病患者。 提及韩宪臣老师的幸福之旅,还要从5月31日这一天说起。这天,韩宪臣老师陪同张秋芝到该县某单位送呈一份关于烈士韩友爱的材料。他了解到全县400多名烈士有文字传纪的只有两位。他当时产生一个想法:“无文字可考,如何让烈士永垂不朽?我可以试试干!”。“为烈士立传,了解当年事情来龙去脉的人还有几个?!这无疑就是大海捞针,寻访道路艰辛。这,岂不是自讨苦吃?”、“为烈士立传,是国家倡导的事。时代需要英雄,英雄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我这快入土的人了,如果还能为社会发挥余热,我就干!”韩宪臣老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下决心挑起了这副担子。说干就干,他连夜起草了一份为烈士立传组建志愿团队倡议书。
倡议书这样写道:“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责任叫志愿。朋友,如果你读懂了这句话,如果你正好认识几位烈士的亲人,或者你身边就有熟识烈士亲属的友人,如果你还能走得动或者还能拿得起笔,或者你乐意为此奔波,就请跟我联系。咱们的志愿者队伍不限年龄、不限性别、不限职业,不限人数。每一次采访了解,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为每一名烈士立传,弘扬和传承英雄精神。
”他的倡议书很快传开了,并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响应。张集镇退休职工卢尚珍说:“老师,就凭您这精神,我说啥都要支持您。”;大侯乡农民韩升说:“韩老师,您身体不好都能干。我能搭把手!”;城郊乡70多岁的郭修建说:“我们村上就有一位烈士,他的孙子还在,您啥时候来,我领着您去他家!”。他曾经的同事86岁的马福民患病多年,身体弱,不能出家门,看到倡议书后,主动电话联系到了老家的朋友,摸清了张集镇两名烈士的情况;他初中同学李青莲通过电话告知刘集乡马楼村一名烈士的情况。
大学生孟思凡、张耀宗暑假期间找到他,申请做志愿者。酒业代理商吴松波对他说:“老师,我有车,要下乡时,通知我,我拉着您。”...六月中旬,城郊乡交出了第一份烈士资料,沙集乡政府工作人员王敬轩报名当志愿者,并迅速收集到了3名烈士的相关资料。大侯乡韩升进连续四天,冒着酷热,寻访了大侯乡6名烈士的亲属,接着又寻访了临乡的原营盘乡10位烈士的有关情况,并且整理出了相应文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师暮年壮心不已。”八旬老教师为烈士立传,不言辛苦却乐此不疲。截止目前,韩宪臣老师已经整理出56份烈士资料。笔者翻开他的《在寻访中品尝幸福》:“为烈士立传得到众多朋友的参与和帮助,我很感动,也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