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兰州
作者:廖建村
这个深秋的天空一片灰暗,不见了昔日的阳光,黄河两岸黄叶遍地美不胜收,却没有了往日晨练人群的喧闹,萧瑟而凄凉。灾难突如其来,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因为千里之外的那一片金黄的胡杨林,让额济纳旗这座千百年来不断荒芜又繁华的沙漠绿洲登上了热搜,却也让黄河儿女的家园金城兰州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10月中旬,新冠阳性人员一路而过,像极了秋风扫落叶,无情而冷酷,把阿拉善、嘉峪关、武威、兰州、天水、银川、西安等城市拖入了新冠疫情的悲剧,城市一片荒芜、恐慌而暴戾,而兰州这座黄河哺育的美丽城市因其特殊性,成了这一次灾难的爆发核心。

兰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多民族融合,所以兰州人也有着博大的包容之心,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秉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核心精神,走出过很多本土的名家名宿,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因为地域和气候等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而疫情的爆发让原本就欠发达的经济社会雪上加霜,工商业停工停产、百姓居家抗疫,全社会生产生活基本停顿,抗疫物资匮乏,甚至连方便面都成了紧俏货。

多日来在抗疫一线紧张的工作,对这个城市以及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这些日子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其他城市的疫情是全国的疫情,而兰州的疫情只是兰州人的疫情”,也许有人说兰州人不大气,说这样的话太酸,然而细想这句话蕴含了多少兰州人的无奈与辛酸!国与国之间同样有“弱国无外交”的描述,这是民族的狭隘性,然而兰州也是我们华夏同根同源的黑眼睛黄皮肤,我们饮着同一条黄河水、踏着同一片华夏的热土,兰州人在疫情肆虐、孤立无援的时候连发牢骚的权利都没有吗?在其他地方疫情肆虐时,报纸电视铺天盖地,兰州虽然贫穷但也不乏慷慨,捐款捐物、紧急召集救援队连夜奔赴疫情下的城市,然而当兰州深陷疫情的泥潭,举步维艰、孤独无助时,新闻媒体集体沉默,就连央视这样的喉舌媒体竟然都能播出“甘肃银川、陕西嘉峪关”这样的黑色幽默,兰州的存在感可见一斑。兰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朴实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了善意的城市,兰州人热情而豪气。因为贫穷兰州敞开胸怀拥抱八方来客人,在兰州这座小小的省会城市里,聚集了来自全国数百万的外来客商,繁华时接近一半的人口都是外来客商和务工人员。在兰州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各类批发市场,到处都是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口,经商人员尤其是商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团体,大多数都是长三角一带的客商。为了发展经济,兰州像极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谦卑而没落,在世界上影响力很有限。

就在这样无助的时刻,兰州这座小城众多的大学生、普通市民、个体工商户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省内多县市救援医护人员、机关干部职工、公安民警都用自己十二分的热情加入一线抗疫队伍,兰州人靠着自身的力量,坚强的与新冠病魔进行着艰苦的战斗、捍卫着自己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渴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金城的天空阳光明媚、满天红霞。

抗疫战线的一线人员,周围同事朋友时时变黄的健康码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抗疫的医护和警察不但要经受一线工作的考验,还要经受为了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不能回家的考验。马路上到处是民警声嘶力竭的劝返声、呼啸着来往的抗疫医疗和公安车辆,抗疫工作艰辛而繁忙。然而,就算这样的一群人也不能让所有人感同身受,时不时会出现某某小区大妈和抗疫工作人员对抗、辱骂、殴打的丑行出现,还有在社区人员不断劝诫居家抗疫的召唤下,依然有人拖家带口在小区的公共区域跳广场舞、嬉闹玩耍,甚至连口罩都不戴,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对于这样全民抗疫下的不和谐丑态,违法暂且不论,试问这样一群人你们良心何在、人性何在?

新冠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所有人的一场灵魂大考,不论贫富贵贱,都热切的渴望兰州的这一方天空碧空万里、阳光明媚,也渴望兰州的这一片土地驱散阴霾、激情澎湃。第七次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已经开始了,希望我们距离蓝天不远、热情渐近,希望我们拥抱善良与感恩,用汗水温暖生命的严冬,待到来年花开,我们的家园依然太平烂漫!
2021年11月2日南昌路

作者:廖建村

诵读:天心

月到天心处公众平台创始人
大东北朗诵艺术会艺术顾问
东方诗歌朗诵诗创作室荣誉主编
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诵专业委员会会员
多家平台朗诵主播
用文字细诉人生 用声音传递真情
特别鸣谢 刊头刊尾题词
吕民生王 猛仁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