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间籍诗人同题《终南隐士》有作:
王玉青
(引玉之作)
银须老叟七十九,健步如飞去喝酒。
百花翠竹拱手拜,条石铺路任行走。
点评:作者的小诗虽与定式平韵格律有背,但胜在才思敏捷,俏皮洒脱;给人不羁之感;也给其他作者开启了思路,故采纳。

崔继英
和煦阳光照,竹深石径斜。
髯霜白鹤骨,得道一仙家。
点评:崔老师写作的这首绝句可称之为“点睛”,以寥寥二十字能写的尽在其内,可见观图之细心,“炼”字之功深。

崔福明
修竹翠叶两葳蕤,小径青石沐晓辉。
貌是终南归隐客,白须白发亦白眉。
点评:崔老师这首绝句,亦是以七绝之经典,更是在尾句以叠字的写法,突出了修道者的样貌,从而突显出对于“隐修”者的情怀。

王亚中
自入终南隐翠微,白眉鹤骨振仙衣。
闲来但赏千竿竹,笑与清风一径归。
点评:王亚中老师所作七绝,是把“隐修者”的情怀写的更贴近自然“闲来但赏千竿竹,笑与清风一径归”堪称在“田园风里用妙法,更使山河背我驰”

马明章
终南草色接晨辉,石径幽幽九曲围。
健步且看修道者,竹风影里白须飞。
点评:马老师此作可以用“简洁”“干练”来形容,写的景色之中,又写了对“修行者”的敬意

白公平
竹径幽深一道仙,银须飘洒自悠然。
轻移款步高山下,阅尽人间三百川。
点评:白公平老师写的此作本是中规中矩,但是在尾句入情,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感悟时间的飞逝,沧海桑田的变化。

石毓璞
鹤发童颜雪染髯,幽阶健步下钟南。
青竹久伴修真性,得道仙翁拓善缘。
点评:石老师此作亦是在中规中矩中突显“修行者”的高洁品质,与竹的气节相辉映。

王振发
大师健步下阶台,昂首挺胸须发白。
褐帽蓝杉恭手善,翻山越竹解民灾。
点评:王振发老师写的此绝虽平仄不整。以突出“修行者”身形样貌,用尾句 “解民灾”来写“修行者”心怀天下;扣题于修行者的境界“盛世修行,乱世下山”。

宋祖池
登临石径一仙翁,凝望苍竹织绿屏。
童颜鹤发步履健,直教墨客放歌声。
点评:首先要说宋祖池老师看图是全面的,此作写的也是很有“豪情”的,只是在格律上有不当之处,在此“医诗”并予以修改
登临石径一仙翁,凝望苍竹霸绿屏。
鹤发童颜行步健,直教墨客放歌声。
点评人在作者原玉之上进行修改。

魏洪记
傲骨仙翁天上来,长髯轻舞步空台。
翠竹列队恭迎送,静伫阶边一道开。
点评:此绝句尤为突出“修行者”的仙风道骨,在修辞手法上稍显有重复描述之嫌。

齐丽敏
不羡浮名不羡仙,潜心打坐也安然。
朝陪翠竹夕闻鹤,可望轻逾一百年。
点评:齐老师所作之绝句,写出了道家的修心养性,在往来名利之间,静的一方修行之土。

行香子·题图《终南修行者》
王腾
心志如磐。修道终南。云夭矫,众壑凭栏。
旧容未变,鹤发须髯。善法随身,行无量,解千难。
蓝衫长褂,青竹为衬,玉阶台,隐隐烟岚。
荡怀虚谷,俗事无牵。往来如是,三清气,列仙班。
点评:此词描写全面,但在“蓝衫长褂”之处,略有瑕疵;受平仄影响而不能很好的写出道袍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