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文喜(本土)
朋友,设想一下:您如果已身处绝境,有可能马上就丧失生命,此时却有人命令您笑,您笑得出来吗?
笑,不过是一种面部表情,但却蕴藏着无限风情。
或是有了喜事,或是与人相处时话说到会心处,或是听课听出了味道,或是一个玩笑触碰了您的神经,或是与人感情沟通达到了预期目的……人会不自觉地发笑,甚至会笑出声来。此时,体内安多芬分泌物大幅增高,人也会变得兴奋异常,手舞足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由于笑有利于健康,所以人们有时也会主动发笑。
笑有多种,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因为笑始终伴随着人类前行的脚步且形态复杂,法国思想家让·诺安还专门写过一部《笑的历史》。 在微笑、大笑、痴笑、哄笑、傻笑、讥笑、暗笑、嘲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等各种各样的笑中,人们当然反对那些奸诈、阴暗、虚伪、罪恶的笑,欣赏那些温情的,阳光的,充满爱意的,令人开心的,能给人带来谅解、抚慰、激励的笑。这样的笑,在冰心、闻一多、林徽因等著名作家笔下,如同“水的映影,风的轻歌”“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可“遏云落雁”“涌进你的心窝”……

好了,我在这里无意讨论笑的种类、作用等问题,想请人们注意的是笑的发生机理。一个基本事实是:笑,无论何种类型,都源自人类共有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说,笑必须发自内心。只有如此,才能笑得出来。因而,我必须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
七十多年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先期进入西藏阿里地区,执行侦查情况、探明道路、发动群众的先遣任务。1950年8月1日,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7个民族136人组成的先遣连,在总指挥兼党代表李狄三的带领下,从新疆于阗出发,开始向阿里进军。
这是一个只知起点和终点的征程。南疆与藏北之间是昆仑山、冈底斯山等茫茫雪山,先遣连“经历了长征以来最大之苦难”——狂风肆虐,让他们难以站立;暴雪侵袭,让他们寸步难行;高原反应,让他们呕吐不止;补给中断,让他们只能靠自己打猎为生……一路上,因为跌落、饿冻、疾病,不断有战士倒下。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最悲壮的一天,连队举行了11次葬礼!
终于,令人绝望的时刻到来了:能背动战友遗体去掩埋的人都难找了!在这种情况下,连队该怎么办?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前行?半途而废,有负使命;继续前行,有可能全连覆没!谁也没想到,当全连战士把风雪中仍闪跳着火焰的目光投向李狄三时,李狄三下了这样一道命令:笑!
真是千古奇闻!翻遍整个世界军史,恐怕也难找到一道与此相同的命令!战士们能执行吗?
北京日坛公园西北角,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汉白玉墓。中国革命先驱马骏长眠于此,墓碑正面镌刻着邓颖超同志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马骏出生于1895年,于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四”时期京津地区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东北地区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北京市委早期领导人。1927年12月3日,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了。张作霖派教育总长前去劝降不成,恼羞成怒,直接判了他死刑。1928年2月15日,去往刑场的路上,马骏被摁在一辆黄包车里,上衣被剥,五花大绑。但是,他一路不停地宣传共产党主张,大笑着唱响了《国际歌》……
邓铁梅,一位铮铮铁汉。他出生于1892年,1898年进入私塾学习,后曾任凤城警察大队长和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深感亡国之痛,开始和好友一起秘密从事抗日活动。从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到担任东北民众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司令,他带领战士们到处袭击日军,解救抗日爱国同胞,令敌人闻风丧胆。于1934年5月被捕后,他在狱中坚强不屈,软硬不吃,大诵《满江红》和《正气歌》。敌人看到无法动摇他抗日的决心,便决定将他杀害。赴刑场前,敌人要为他拍照,他对着镜头,坦然一笑……
1949年,朱大同背着“大汉奸”的罪名被国民党当局处以极刑。然而,1950年上海解放后,他被中国共产党追授为烈士。1981年,新中国民政部又再一次追授他为烈士。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1907年,朱大同出生在安徽萧县王寨李楼乡朱庄村。1928年,21岁的朱大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迁至张庄寨小学任教。1931年,他开始担任徐州特委巡视员,兼任他的出生地——萧县的县委书记。1934年,他公然“叛变投敌”,当了中统特务。此后十几年间,他以获取敌人的信任为伪装,秘密且持续地为党组织输送敌人各种情报,默默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被处决前,在场的美国记者兼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脸上露出神秘、坚毅、开心而爽朗的笑,笑到唇角绽成了花……
李狄三命令战士们笑,战士们会按命令笑吗?其实,这已不用回答。有那么多革命先烈作为行动的榜样,先遣连的战士怎能不执行这道看起来奇特但在中国革命队伍中又很平常的命令?他们“经历了长征以来最大之苦难”,却“表现出最高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路上,他们没有进行激烈战斗,却以接近半数牺牲而光荣完成任务的壮举被毛主席称赞为“盖世英雄”。1951年8月3日,西藏阿里地区和平解放!
今日时代,说起这些,已恍如隔世。因为,毛岸英、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江姐、“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烈被泼了太多脏水!这里,有人是别有用心,有人则是理解不了当时这些革命战士的心胸。那么,他们当时都是怎样想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他们的壮举?
曾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出席了中共六大、担任过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了宁都起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2009年被评为“双百”人物的共产党员刘伯坚,于1935年3月21日壮烈牺牲。他在就义前,作了一首题为《带镣行》的诗,其前两节是:“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这首诗写得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且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感到“无愧怍”“自安详”。可见,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如何理解?

2021年,为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我的家乡——北京市房山区,举办了主题为“永远跟党走”的党史学习教育群众性宣传教育文艺系列演出活动。主办、承办者均信任我,邀请我为多达六场的演出撰写主持词,其中一场要求用情景故事讲述的方式予以展现。在创编情景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刘伯坚烈士的这首诗。在情景人物——爷爷和女孩,讲述完刘伯坚的故事及这首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爷爷:刘伯坚……面对敌人的多种酷刑,宁死不屈。3月21日,敌人残忍地杀害了他!
女孩:真可惜!真可惜!
爷爷:是啊,太可惜了!可是,可惜的又岂止他一人?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击日寇,到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再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有多少革命英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啊!
女孩:在学校里,老师给我们讲过杨靖宇、刘胡兰等许多英雄的故事,我真佩服他们的坚贞和勇敢。您说他们为了革命,怎么就不怕死呢?
爷爷: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得如同牛马,苦啊!有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照耀,所有共产党人真正看到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希望!你说,为了这个希望而奋斗,是不是死也值得了呢?
女孩:爷爷,我明白了,为什么刘伯坚前辈在前往刑场时会把镣铐声当成铿锵的音乐听、为什么此时“市人皆惊讶”他却“自安详”!
补充一下,刘伯坚的《带镣行》共三节,其最后一节是:“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通过这段对话,我试图破解当年革命烈士们内心世界的锦绣,但愿我达到了目的。而这种“锦绣”,亦即刘伯坚所说的“工农齐解放”,揭开了他们敢于笑对一切艰难险阻乃至死亡的终极密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擎英特纳雄耐尔的火炬,为天下大多数人民的光明未来而奋斗。以此为信仰,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这又何妨?因此,在他们看来,这不是厄运,而恰恰是荣幸!您看,刘伯坚带镣赴死,是争着抢着“拼”来了这份荣幸啊!正因这样,他不仅感到“无愧怍”“自安详”,而且因此“志气愈轩昂”!
可惜,用今人思维,人们无法理解李狄三的那道命令,无法想象革命先烈们在身处绝境甚至面对死亡时发出的笑,更是无法欣赏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战士的精神灿烂。今天,人们崇尚的是资本、是权贵、是物质、是金钱、是私利、是享受、是奢靡、是“一夜暴富”、是“空手套白狼”、是“割韭菜”,是“娱乐至死”……。不可否认,新时代,依然有大批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仁人志士,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不仅屹立不倒而且不断带领人民取得惊天胜利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人们的“崇尚”发生了颠覆,世界也已是乱象丛生。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像当年革命战士、烈士那样把为他人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幸福来看待,真是十足的傻瓜啊!
世风日下,灵魂易帜,人心失红,或许这是根由所在。或许,这“根由”之后还有根由。
八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肉体早已深埋在泥土里,但我们的灵魂经常在天上会合。我们仍在牵挂着我们流血牺牲建立的新中国。在那里,我们当年的那些梦想实现了吗?人民当家做主了吗?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吗?还有贪官污吏吗?还有人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我们还在受外国人的欺辱吗?中国人真正的站起来了吗?我们的党还记得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吗?还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吗?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还有人站出来吗?还有人像我们一样愿意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吗?

作者简介:本土,本名张文喜,曾用名张文玺。文化学者,创新思维专家,曾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多年,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篇作品见诸媒体,获不同级别奖励多项。
《都市头条》编辑金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