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心安之处,即是归途。归途是心灵的憩所,是人生的方向。归途中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前路的热望。有一位退休的将军,当他褪去戎装时,将自己的人生记忆和体悟倾注于笔端,集结成了一本饱含深情与哲思的散文集。这本书不仅受到军地万千读者喜爱,部分篇章还多次获奖。
今晚的关山月,让我们通过一篇书评,一起品读尹武平的《归途拾光》,感悟不一样的军人世界。

归途如虹 记忆满怀
作者:邹冰
我们出发总是要归家的,归途的心境或悲戚,或缠绵,或喜悦,或艰难,或长叹。有些人的归途却是一束光,戎马疆场看风起云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军旅出身的尹武平,手里捡拾起一道闪电,那些曾经的光阴细碎,日子恬淡,那些曾经的人和事,在笔下凝结成一本《归途拾光》。
品读《归途拾光》,走进朴实的文字里,即是走进不一样的军人世界里。
每一次归途都是回味的享受。《记得那年桃花开》里叙述:“一场春雨使桃花极不情愿地慢慢飘落到地上,与泥土掺和在一起,散发着自己独有的清香……”追忆往事在目,桃花已成参天大树。作者已不是那个追风少年,心里早已桃花朵朵,独留记忆的芬芳和湿漉漉的乡情。回忆也是享受,陶醉惬意里意境得到升华,这样的意象弥漫其间,让短章增色不少。

《谁说清明尽忧伤》里,作者却换了一种描述方式,用写实记录心绪变化,以情寄托对贤弟的思念。人在军营,心在富平康庄,情是连在一起的。那个细雨霏霏的清明,已成一杯浊酒,一根看不见的绳子牵连,心就在一起了,情也就在一起了。
人这一生,最挂念的人,有时候不是父母,却是与自己一起长大一起遭受苦难的弟弟,这种感情恰如嵌在脑子里的一枚铁钉,岁月打磨愈加清晰,这就是兄弟之情、手足之情。那个在疆场为国捐躯的作者的弟弟,他的兄长没有忘记,用简约的文字记录下对弟弟的思念。这种思念,掏心掏肺,没有杂质,纯粹透明。
每一次归途都是心灵的拷问。找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那个地方一定是云蒸霞蔚、四季如春、仙气飘飘的人间仙境。
作者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在文字里,以文寄托深邃的精神,也是创造。“高处不胜寒”
说的是灵魂站在高处,得不到响应,我仿佛读懂作者铿锵的灵魂之音。《人的灵魂最纯洁的地方》里面没有答案,却意犹未尽。《行文自悦》里有答案,为文艰难,是一次心灵的再挖掘,才能裸露河床和河底的沉石,答案在不经意间完美呈现。“即使把这个世界看透了,也要留一个缺口;走散了的,不会再去寻找,走近了的,将会结伴通行。”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次思想淘洗的过程,这过程大浪淘沙,披沙沥金。

《关尹子》有云:“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散文写作也是沙里淘金的艰难过程,一个片段,一句闪光的话,一个拨动心弦的词语,在《归途拾光》中随处可见。也正应了作者“写小文,获小奖,得小乐趣在其中”的为文态度。
每一次归途都是灵魂的回归。阅读《归途拾光》,还是要回到获得冰心散文奖的那篇《白蒸馍》。纯麦面做的蒸馍是意象,是贯穿整篇散文的线索。作者年幼时对纯麦面馍馍的顶礼膜拜,从军之后对儿时记忆的再夯实,一个白蒸馍成为思乡的符号,也是克服困难的动力。
蒸馍是关中平原对馒头的独特称谓,也是物质匮乏年代填饱肚子的奢望,以此为题迅速吸引那个年代人的眼睛。
文中是写馍馍,不重写馍的制作过程,全都虚化处理,重在写人,凸显《白蒸馍》的厚实和作者发散的思维方式。
“家里有粮食了,能吃上白蒸馍了,父亲却老了,父亲一生都没有吃饱过白蒸馍的”,这句话敲在心里,留在文字里显得那么有分量。《白蒸馍》字数不长,却弥漫浓浓的人生无奈与艰辛,语句平实,像老者絮絮叨叨给晚辈讲故事,平常之事却讲得入丝入扣、跌宕起伏、饱含热情、耐人寻味。

《归途拾光》对归途的驻足,对战马踩过泥土的眷恋,对生养自己故土的深情记忆,对军人生活的再追记,都是一次次的灵魂再打捞,情浓意深、真诚尽情张扬,也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每一次归途都是亲切的赓续。《归途拾光》为读者打开不一样的亲切享受,军人的善良无处不在,作者记忆里全是敦厚,全是教诲,很少见威风凛凛的不接地气的军人生活,这也是作者写军人生活的创造。《归途拾光》里的战友,阳光向上,真诚自信,使命在肩,敦厚善良,非常接地气,没有脸谱化的拔高虚构,亲切、自然、接地气是这本书的另一种特色。
曾经所有的,不是最后的归途;未曾抵达的,一直在途中。《归途拾光》一半远方,一半归途。作者对归途的描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写实勾勒,而是融入其生命体验,给人一种人文精神,从而使得归途升华到了一种传统文化层次上的民族象征、精神象征、生命象征。

《归途拾光》作者:尹武平
尹武平,陕西富平人,长期服役于西部军营,2012年10月退休,少将军衔。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人生记忆》《归途拾光》两部散文集。曾获“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13名,2016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精锐奖”,2017年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荣获“2017年度《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荣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作者丨邹冰
邹冰,原《西北军事文学》编辑,兰州军区话剧团编剧,甘肃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我的生活从日落星稀开始》,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等。现为陕西某杂志主编、报刊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