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63)
读许晓轩烈士《赠别》《吊许建业烈士》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许晓轩(1916-1949),江苏无锡人。1938年入党。曾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担任过《青年生活》主编、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被囚在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33岁。
《赠别》
相逢狱里倍相亲,
共话雄图叹未成。
临别无言唯翘(qiáo)首,
联军已薄沈阳城。
这是1947年底在白公馆集中营所作。当时诗人常与李子伯等筹划集体越狱,后李等被移走,乃以此诗赠别。李子伯:四川营山人。1939年入党。曾在抗大晋南分校学习,毕业后回蒋管区从事军运工作。1947年计划发动川东农民武装起义,不幸于10月间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联军”:指东北抗日联军。
《除夕有感》
不悲身世不思乡,
百结愁成铁石肠。
止水生涯无节日,
强颜欢笑满歌场。
追寻旧事伤亡友,
向往新生梦北疆。
慰罢愁人情未已,
低徊(huái)哦(é)诵惯于章。
诗人身陷囹圄(yǔ),佳节倍思亡友,追怀往事,感慨万千,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此诗抄在家信中以作告慰。
首联表现了共产党人高贵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颔联写狱中生活如死水一般,没有活力,没有自由,更谈不上节日的欢乐景象,眼前氛围令人难耐,只能强作欢颜。诗人并没有倾诉个人的苦衷。
颈联寄托对牺牲战友的哀思,以及对自己革命经历的回顾,希望能够到朝思暮想的北疆——革命圣地延安看一看,盼望着新中国早日成立。诗人百结愁肠,担忧的尽是民族的安危和国家的兴亡。
尾联追思悼念战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忍不住低头徘徊吟咏鲁迅先生为悼念柔石等烈士而写的《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吊许建业烈士》
噩耗传来入禁宫,
悲伤切齿众心同。
文山大节垂青史,
叶挺孤忠有古风。
十次苦刑犹骂贼,
从容就义气如虹。
临危慷慨高歌日,
争睹英雄万巷空。
许建业(1920—1948):四川邻水人。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工运书记。由于叛徒出卖,1948年4月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狱中多次遭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同年7月21日,在重庆大坪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8岁。临难时,沿街高呼口号,慷慨激昂,群众无不崇敬感动。小说《红岩》中许云峰形象,就是以许建业烈士为原型创作。
观看《烈火中永生》电影,许云峰和江姐形象犹感鲜明丰满。江姐受尽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宁死不泄漏党的任何机密,她坚定地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江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建党百年,拜读许晓轩烈士诗作,景仰许晓轩、江姐众多烈士的英雄形象,感而得句:
红岩碧血沃青松,
英烈身形印脑中。
熟稔(rěn)总觉身未死,
精神赓续重传承。
(2021年5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