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61)
读叶挺将军诗歌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叶挺(1896-1946),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广东惠阳人。保定军校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1925年入党。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入武昌后,任第四军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汉警备司令。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出国,同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扣押,经中共中央严正交涉,1946年3月出狱,并重新入党。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毛主席在《解放日报》发表“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沉痛悼念。
皖南事变前,叶挺将军率新四军由泾(jīng)县茂林向北转移途径黄山时,与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钱俊瑞共同题咏,坚信抗战必胜,部队一定要回来。诗为:
《过黄山》
层峰直上三千丈,
雾里美人云里山。
悬崖勒(lè)马往前看,
出峡蛟龙几时还?
叶挺将军先后被囚于上饶、恩施、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渣滓洞集中营,受尽各种苦刑,坚贞不屈。1941年初,在上饶李村集中营牢壁上作:
《题壁诗》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正气压邪气,
不变应(yìng)万变。
坐牢三个月,
胜读十年书。
1942年,在渣滓洞集中营牢壁上作: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原诗稿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手稿由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有多种版本,此版据手迹抄录。
《囚歌》浓缩着诗人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分量。
诗人以“人”和“狗”"、“门”和“洞”作对比,表达捍卫“人”的尊严、保持气节的决绝态度和牺牲精神。生命诚可贵,但士可杀不可辱,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叛徒永远是畜牲。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就已经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中的最后辉煌。
诗人盼望着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希望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这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这是人格得到诗化的升华。
他的诗是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全诗明白晓畅,不着一典,如脱口而出,但音韵嘹亮、感情炽(chì)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表达清晰完整、遣词造句精炼形象,读之情不自禁()jīn地被他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肃然起敬。
《囚歌》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愿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中,能够用先驱先烈作品洗礼提纯心灵,净化升华世风。
叱咤风云救祖国,
战神威武斩阎罗。
振聋发聩留绝笔,
天地之间正气歌。
阎罗:比喻极凶恶的人。
(2021年5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