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56)
周恩来痛斥国民党顽固派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1940年10月,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名义,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日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我党一面驳斥这种无理要求,一面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新四军调到江北。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按照军事当局的命令由云岭出发向北转移途中,行至皖南泾(jīng)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奋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军进行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过程中遇害。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竟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
面对严重形势,我党仍然以抗战的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中央军委于同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党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并提出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和四言挽诗手迹,在重庆和整个国民党统治区引起了很大反响。
题词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四言挽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江南一叶:指在江南坚持抗日、勋劳卓著的叶挺将军。
相煎何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诗。相传魏文帝曹丕(pī)想害死胞弟曹植,限期七步成诗,否则诛杀。曹植口占一诗:“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用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卖国反共的反动面目。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鲜明立场,得到了全国人民、中间势力、国民党内正义人士以及国际舆论的普遍同情和支持。宋庆龄、何香凝等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陈嘉庚致电国民参政会,反对蒋介石倒行逆施。1941年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公开“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建党百年,重学周恩来题词和四言挽诗,感而得句:
八万屠夫刃茂林,
抗倭劲(jìng)旅遍英魂。
挽诗题字多悲壮,
动地惊天泣鬼神。
(2021年5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