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写散曲
尚东风(山东)
散曲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单首散曲,这种单首的散曲被称作“小令”,如果不看题目,小令看起来和一首词十分相似,小令大都一韵到底,也有双调的,它是散曲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体制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词,比如下面这首例曲:
[仙吕•寄生草]寓世
杨衍忠
寓世须何系,
经年总自思。
生来半百书人字,
身逾千里行尘事,
心怀一梦飞天志。
欲追求三昧纵然无,
晓轮回万载依如是。
填曲其实也不难,但是填好也不易,曲与词的区别在于曲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浅显平实,接近自然口语化,也不避方言,用乡土味的词语组合也可。下边我给大家介绍几点简单易懂的入门常识,大家从此基础上,再去探求更深的填曲知识,循序渐进,就会越来越成熟的,希望对大家学习填曲会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从一首散曲小令的标题谈起,以上边例曲为例:“[仙吕•寄生草]寓世”,“[仙吕•寄生草]”外面是中文标点符号中的中括号;前面“仙吕”是通常指宫调;中间“•”是中文标点符号中的悬浮号;“寄生草”是曲牌名;“寓世”是作者自己添加的曲名。
再谈一首散曲中所规定的平仄格式,填曲一般用《中原音韵》、《中华通韵》或者是《中华新韵》为主,不能用其他韵。填曲用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一般必须要严格按曲谱要求格律进行填写,当然在古时候的文人也有不按平仄规定填的,较为常见的是平声字和上声字偶有替代,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混用,也算对,曲谱所规定的必须用去声字的位置,禁忌用上声字和平声字进行替代。
再曲谱中规定要求对仗的也要对仗,散曲的对仗,可平仄相对,也可同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对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两句对。亦称“合璧对”。上面例曲中的一、二句;六、七句便是这种格式。
二. 三句对。亦称“鼎足对”或“三枪”。上面例曲中的第三、四、五句就是这种对仗形式。
三. 扇面对。
四. 重叠对。
五. 四句对。亦称“连璧对”。
六. 长短句相对。亦称“隔句对”。若不除去衬字,曲中长短句相对的现象很普遍,若除去衬字,在曲文中作长短句相对,这种现象则少见。但上句加上领字,比下句多一至三字而形成对仗的,在曲中也偶有所见。
七. 同韵对。
八. 联珠对。即在一首曲中,作对仗的句子占压倒多数,只少数句不对,对仗句之多如联珠。
九. 两韵对。即出句末字和对句末字同一韵部。
十. 首尾对。亦称“鸾凤和鸣对”。
十一. 救尾对。即末尾连续三句对仗。
十二. 律句对。元曲中还有一种律句对,这是从律诗中移植过来的,律诗中的所有对偶格,都可以在元曲的律句对中运用上。
十三. 衬字对。即所添加的衬字也是互相对仗的,以上例曲中作者所添加的衬字第一句首句“寓世”和第二句“经年”对仗;第六句“欲”和第七句“晓”也是对仗的。
曲韵用韵通常平、仄混押;近体诗和词忌重韵,而曲则不避讳重韵,却以此为长;也可以押邻韵;也有的是句中韵,被称作暗韵;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不规定押韵的句尾押韵了,这种韵叫做赘韵,这种情况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
散曲中还有个诗词所不俱备的突出特点,就是可以填加在曲谱格式以外的衬字,且衬字字数不一,衬字多用于句首,既可以用虚字,也可以用实字,衬字往往是一些不十分紧要的口语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加酣畅淋漓;就音韵而言,衬字忌用于重音字,因此它不能用于句末,尤其不能用做韵脚。衬字最常见的是用于句首,用在句首的既可以是虚字,也可以是实字。上面例曲中第一句首句“寓世”和第二句“经年”;第六句“欲”和第七句“晓”就是衬字。
尚东风,男,汉族,1975年生人,籍贯山东省肥城市,现居泰安市。诗词爱好者,钟情诗词二十余载,创作有诗、词、曲一千余首。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诗词学会会员、肥城市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岱岳区诗词学会会员,岱岳区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泰安市诗词学会曲赋专业委员会主任、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编辑部部长、泰安市诗词学会创作部副部长、泰安市诗词学会诗教部副部长。
著有110万字的小说《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修订之中,有待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