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街道瓦西社区居民口中的好乡贤——晋孟召,曾做过木工、包过鱼塘、干过建筑队。他以农家子弟特有的淳朴和勤奋,在闯荡建筑行业事业有成之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反哺家乡,先后投资了30余万元建桥修路,2018年以来共资助贫困户、学生17万元。

历经苦难 立志作为
成功的背后有几多艰辛,苦难磨砺得来梅花芬芳。现在已经60岁的晋孟召,穿得很朴素,身材有点消瘦,但精干利落,看起来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他的人生却有不凡经历。
1978年,晋孟召以7分之差高考落榜,老师和母亲都劝他复读,可他想回家帮着干农活。晋孟召的家庭命运多舛,除了80多岁的爷爷和长年生病卧床的奶奶,父亲因患有心脏病一直不能干农活,还有两个因病致残的弟弟。单是每月的医药费就已经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一家七口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瘦弱的母亲身上。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晋孟召作为长子,曾到10多里外的楼子沟拉沙换煤。他还做过木工,自己刻版卖过门画,走街串巷卖过冰糕,承包过鱼塘,也曾一个人4个小时装了一车化肥。虽然干了不少活,但挣到的钱也只是能够满足温饱。后来,他到县城建筑队当小工,因干活卖力,老板每天给他开4块钱,这相当于两个小工的工钱。
“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1986年,晋孟召到外地发展,开始当工头承包小型建筑工程。随着建筑活的增多,晋孟召发现,建筑施工马虎不得,为了尽快补短板,他请教多名行家里手,虚心向他们学习,并阅读大量相关书籍。2002年他已是国家认可的土建工程师。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承包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2015年,晋孟召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1600万元,成立了伊川县晋善晋美商贸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食品、茶具购销、茶艺服务等。2020年,他又成立了伊川县晋浩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房屋建筑工程、路桥工程、隧道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水暖电安装工程、水利工程等。

鸿鹄凌云志,蛟龙游大海。几十年来,正是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苦干实干精神,晋孟召由一个小小的包工头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当地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建桥修路 善行无疆
“厚德桥真的方便了俺村人!”据社区老人们讲,瓦西社区原先还是村子的时候,往北去县城的道路上曾有个东沟桥,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桥,载重车从上经过,随时都有危险,让人提心吊胆。桥的两端是长约300多米的道路,最窄处仅3.1米,遇到阴雨天气,原来就坑洼不平的道路就会更加泥泞,两车相会更加困难。这条路出过事故,发生过车祸,伤过好多人,也有村里的小伙子因村子出行不便遭女方毁了婚约。

事业有成的晋孟召对家乡有一股浓浓的爱心,对村里的情况更是念念不忘。把老家通向外界的土路修成水泥路,方便父老乡亲出行一直是晋孟召的梦想,于是他决定出资30万余元为村民修路建桥,并主动找到村干部谈了建桥修路的想法,当时让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感动得泪水直流,当即表示坚决支持他的善举。
2018年7月,修路建桥正式开始施工。晋孟召调来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机械,日夜不停地施工作业。村民看到晋孟召花这么多钱真诚为村民办实事深受感动,自觉为修路工人送水送吃,也有自发加入到了修路队伍中的,还有的也捐款捐物。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桥建成了,一条长300多米、宽10米的水泥路也如期修成。邻村和本村村民感激不尽,村民们还商定了桥的名字叫“厚德桥”。
2013年,大河报以《伊川好哥嫂照顾智障弟弟40年 经历困难不离不弃》为标题,采访报道了晋孟召及妻子的故事。晋孟召有个智障弟弟,需要常年照看。因为经常在外奔波,照顾弟弟和孩子的事情多数时候都交给了妻子。妻子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勤俭持家,对智障弟弟从不嫌弃。在他们夫妻的感染下,孩子们也对叔叔很尊重、很体贴。几十年来,晋孟召夫妇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家庭和睦幸福,大家都赞不绝口。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晋孟召乐于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哪家有什么小事大事,都有他忙前忙后的身影,他用一腔热情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只要谁家困难向他借钱,他多则5万,少则几千给人家。去年疫情,口罩紧缺,他想方设法购买,为了让居民都有口罩可戴,他把2000多元买来的口罩挨家挨户送去。今年疫情设卡,他又出资1000余元买来饮料、方便面等慰问一线人员。他的善举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誉,今年8月,晋孟召家也被社区评为“五美家庭”。
从2018年至今,晋孟召每年春节前都会坚持给20多家贫困户和学生如期发“红包”。截至目前已陆续出资17万元。社区的很多老人都因为晋孟召发的这个“红包”而充满幸福感,也都为有这样的乡贤而倍感自豪。
晋孟召也已经算个老人了,他还有个夙愿,那就是让全社区居民摆脱贫困并共享晚年安康生活。如今,他正筹划在家乡办养老公寓,想让瓦西社区的老人们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徐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