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三章 雨中片刻的平静
“你们看到了吗?”我感觉嗓子有些哑。从窗户上看,外面好像已经下雨了。
“……”没有人说话。
我转过脸来,光源依然在那里,照在每个人脸上,一片惨白。
“咱们出去看看吧。”
什么东西打在脸上。
凉凉的,有好多,不断射到脸上,就像机枪。
机枪?我死了吗?
耳边哗哗不停,隐隐有溅起水花的声音。
脸上湿湿的,那是血吗?眼睛也睁不开了。
用手抹了抹脸,M老师睁开了眼睛。
怎么会躺在地上?雨依然下着,眼镜也不见了,四周模糊一片。
忽然雨似乎停了,但是声音依然存在,只是脸上没有了雨水击打的感觉。
那是什么?他发现他的上面有一个黑色的巨物,似乎挡住了雨水,正在俯视他。
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开门发现下雨了,扭头一看衣柜上的伞已被取走,于是只好冒雨出来,好在雨并不大。不过很快,我们就发现倒在地上的M老师以及散落一旁的雨伞和灯。我们几个举起伞,为躺在地上的M老师挡住雨。他正大睁着眼睛看着我们(应该说向我们的方向看着),目光有些迷离。
还是S反应快,立即找到旁边地上的眼镜,弯腰为M戴上。
有东西伸过来。
他要干什么?M老师一动不敢动,视野一片模糊的他,似乎不会思考了。
那东西越伸越近,终于,触到了他的脸。
顿时,世界清晰了。
M老师一戴上眼镜,又立刻恢复了平时冷静的模样。立即坐起身来,却没有道谢:“你们怎么出来了?!还不快回去!叫你们不要动的!”
我们几个不知所措,举着伞站成一圈,任由他坐在满是雨水的地上大放厥词。我说:“老师,你刚在晕倒了。”

他立即静了下来,摇了摇头,这才恢复正常。
“哦,你们怎么会出来?”
“我们看见灯光照进屋子,就出来了,”我说。此时,Si捡起了提灯晃了晃。
“咱们回去再说吧,不过要先去电闸室。”
这房子用的是很老的电闸。虽然有诸如“灯”“插座”一类的分类,但是一有问题,跳开的是总闸。
M老师握住总闸开关足有5秒钟,直到右边的绿灯亮起,他才拉下。隔着大树我们隐约看到房子亮起了灯。
M老师解释:“总电闸的把手已经改装成了一个感应器。主要用于识别温度和指纹。”
“如果指纹不对就拉下电闸……”我还没有讲完,A扑嗤笑了一下。
“那么这个人会被电焦。”M老师盯着A没有任何表情。
走过客厅的落地窗前,我特地往里面看了一下。现在雨基本停下了,玻璃上尽是水汽。里面一看就是亮堂堂的,但是隐约有一个黑色的物体,使得色彩斑澜的玻璃上多了一块暗色区域。
我并没有怎么吃惊,因为一会进去不就知道了。想着,大步进屋,却撞到了L。怎么大家都堵在门口啊?这才发现他们都呆呆地看着什么,我也往里面挤了挤。
然后,我也惊呆了。

一说不光要感应指纹还要感应温度,我就明白了,这栋别墅里面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指纹是为了识别人的身份,这不难理解;而温度,是为了识别是不是本人。
打个比方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我自己去拉电闸的话,会变成干鱼片,我就要找M来帮忙。M肯定不会帮我,所以我需要采取不正当的手段:1)我可以诱骗他,但是因为电闸室很偏,所以不容易成功。2)我可以把他绑来。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有两个缺陷:1)他的手如果费尽力气握成拳头,我是没有办法利用他的指纹的。2)即使他的手张开了,我也不能保证他安安稳稳握在上面5秒钟。
所以,我们很容易想到方案三:把他的手砍下来。可是拿着一只砍下来的手,走这么远的路程,这只手的温度一定不会正常。这才是关键之处。
另外,如果想把M弄晕的话,那可不太容易。他是生物老师,但他不只是老师,而且很少有独处的时候。
有的人又要问了,为什么要拿M来说事呢?又不一定只有M的指纹才有用。我要说的是,就目前来说,国内大概就只有M的手有用了啊,Y老师一家在欧洲呢。
由此可以想到,总电闸很重要。为什么只保护总电闸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一种不应该断电的东西,他并没有单独的电闸,而是和其他的“插座”“空调”等等电闸平行的。那么这个东西一定很重要。又因为它连电闸都是隐藏的,那么它一定很秘密,而且电对它很重要。不然为什么M不让我们乱动呢?

本章附录II:与此同时
老校长出现在楼道里,一步步走着,不很快,但是很急。
不一会他就出现在了学校的医务室里。
“请问M班的班主任W老师怎么样了?我现在可以见她吗?”
“她现在很好,老校长请随我来。”一位值班的护士说着,同时在探望表格上面填上“起始时间”“7:20”,又补上一句:“一会出来,请签个字。”
护士带着校长走到107号房间,轻轻推开门,老校长随后进入。
但护士并没有往里走,而是站住不动了。
校长看到她惊愕的脸,正要发问,也呆住了。
病床上,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