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荐读《贵州织金小纳雍周氏族史》第四辑「飘舞的剑」(1037辑)
一十一世
周夷王姬燮 周懿王姬囏子,周孝王侄孙。生于西安镐京,在位30年(公元前910年至公元前880年),寿57岁,葬于西安泰厂山壬山丙向孝王死后继位。娶陶芳氏,子:厉王姬胡。夷王初年,政治上稍有起色。远方的蜀国、吕国纷纷送上琼玉,夷王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有一次,夷王也曾命虢公率领六师攻伐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达到俞泉,获得马千匹。这是夷王征伐西北边境的一次不小的胜利。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征,诸侯或不朝,相伐。根据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立子姬胡为太子。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

周夷王姬燮
一十二世
厉王姬胡 夷王姬燮子,生于西安镐京,在位58年(880~前828),寿83岁,葬于西安泰厂山壬山丙向。娶有邵氏,子二:宣王姬静、姬友(后来成为郑桓公)。周厉王(880~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周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荣夷公,不听贤臣周公、召公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丝毫的言论自由,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目光、眼神来示意。于是周朝国势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开始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北部)。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谥号是厉王。

厉王姬胡
一十三世
宣王姬静 厉王姬胡子,生于西安镐京,在位46年(公元前827~前782),寿69岁,葬于西安泰厂山壬山丙向。娶吴明氏,子三:幽王姬宫涅、詹侯、尚父。周宣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伏笔。

宣王姬静
一十四世
幽王姬宫涅 宣王姬静子,生于西安镐京,在位11年(公元前782--前771年),寿34岁,葬于西安泰厂山壬山丙向。娶朱林氏,子二:平王姬宜臼、伯服。幽王,名姬宫涅,宣王子,被立为太子。宣王死后继位,在位11年。国亡,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下。姬宫涅继位时,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生产凋敝,国力衰竭,姬宫涅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姬宫涅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据载,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他宠幸妃子褒姒,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姬宫涅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而褒姒却始终吝啬笑容。后来佞臣虢石父献上了烽火戏诸侯这一计。原来,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昏庸的姬宫涅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著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一见警报,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到了骊山脚下,却不见有半个犬戎兵,只见姬宫涅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姬宫涅派人对诸侯说没有什么事,要大家回去。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好玩得很,禁不住嫣然一笑。姬宫涅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不久,姬宫涅干脆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下令废去宜臼舅舅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被逼联合西方的犬戎,先发制人,大举进攻镐京。姬宫涅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带兵前来救驾了。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姬宫涅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在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姬宫涅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姬宫涅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100余人逃进了骊宫。姬宫涅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姬宫涅、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姬宫涅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姬宫涅死后的庙号为幽王。

幽王姬宫涅
一十五世
平王姬宜臼 幽王姬宫涅子,生于西安镐京,在位51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20年),寿87岁,娶申氏、孔氏,子七:泄父、姬林开、姬狐、姬精英、姬唐、姬武、姬烈。 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子。幽王被杀,他被拥立为王。病死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葬于平丘(今河南省太康县全堆乡)。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去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皇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10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姬宜臼一度委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征,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公元前720年,姬宜臼病死。姬宜臼死后的庙号为平王。

平王姬宜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