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新书分享会活动串词稿
一 开场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以及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主持人乔雅,欢迎大家来到周生祥老师的新书《润物》分享会的现场, 虽然在节气上已经过了霜降,但在大家心中,现在正是金秋送爽的时节。非常高兴在这个阳光灿烂,秋高气爽的日子为大家主持今天的分享会。(鼓掌)
今天高朋满座济济一堂,我们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座各位都是三明老师的朋友,其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也有文学圈的诸多前辈,本次分享会是由周生祥老师和王新火老师带领的青年文学家理事会共同策划,由《青年文学家》杂志社、《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杭州乌托邦文学社和华夏文学社联合主办。非常感谢这些大力筹划与主办本次分享会的单位和组织,感谢所有为本次活动默默奉献的你们!(带头鼓掌)
二 嘉宾介绍
主持人:
在这里呢还要特别感谢三位嘉宾,首先是这次活动的赞助方和主办方之一,也是提供给我们这么好条件的活动场地的杭州清潘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茅台镇潘登酒创始人、当代著名诗人潘汝琪先生,他的公司即将上市,就坐落在这块风水宝地一湖滨银泰,就在前几天,《青年文学家》理事会在这里正式挂牌,潘总的潘登酒驰名中外,享誉全球。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潘总!(带头鼓掌,潘总起立)
那第二位呢,是我们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的总经理许燕红女士。许经理虽然是商界人士,但非常关心文学,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文艺爱好者,非常地有情怀。今天她百忙之中来到现场,为我们这次盛会提供了全程赞助,包括会后的晚宴,都是她们主动承担,好!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许燕红女士。(鼓掌,许女士起立)
好!要感谢的第三位嘉宾,是活动的主办单位,《青年文学家》杂志驻杭州作家理事会主席,同时也是华夏文学社社长王新火老师。(示意起立)王老师身兼数职,这次,特地来杭,就是要组建江浙这块理事会,尤其是重点组建和发展杭州区块的理事会及活动组织。这一次文学盛会,是《青年文学家》杂志在杭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文学活动。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他,期望《青年文学家》在未来,给美丽的杭城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学活动!
好,认识下我们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秘书长,乌托邦文学社社长余磊先生,乌托邦文学社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也是该社成立后的第十次大型活动。欢迎余磊社长。
现在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业界知名文学大咖,原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原浙江日报副总编傅通先,傅老已是高龄,今天准时到会,真的非常感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傅老致敬,谢谢您!(掌声)
接下去还有很多嘉宾,都相当有分量,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祥细介绍了。他们分别是:
浙江日报主任编辑,杭州市委宣传部聘任媒体审读专家,资深媒体人陈悟宪先生(我们的嘉宾起立一下,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金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邹伟平先生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编辑,《润物》责任编辑,浙江工商大学“出蓝”校友大讲堂特聘导师沈明珠女士。
博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方润园小区原住民;社区支援者吴宝珍女士。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小说奖得主、原《西湖》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楚良先生。
省司法厅原处长、诗人毛建一先生。
杭州徐志摩纪念馆馆长,创办民刊《太阳花》,主编爱情诗集《七夕之歌》,罗烈洪先生。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著名作家徐忠友先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沈志荣先生。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南越歌首倡者舒锦霞女士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主任杜群先生
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副主席、主持人乔雅女士
浙江中工互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建堂先生
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编剧陈铮先生
杭州市作协会员,乌托邦文学社执行社长,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副秘书长赵玉泓女士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桑民强先生
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子湖诗社秘书长、乌托邦文学社名誉社长蔡官富先生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树人大学教师王丽女士
诗人,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副主席季杰先生。
原西湖区检察院监委会干部,西子湖诗社社员陈剑钧先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会员斯多林先生
中国王羲之书画研究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方增先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盛发先生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西湖美术院研究员,杭州市滨江区美协副主席楼意先生。
诗人书法家、《浅草诗词集》作者潘来福先生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西湖艺术院、钱江潮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陈波先生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歌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学校高级教师李爱眉女士
高级编辑,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编委会委员、杭州之声总监,杭州市朗诵协会会长金波先生:
诗人、西子湖诗社执行秘书长王志香女士
高级讲师、西湖文学社副秘书长杨立新女士
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白马湖诗社特约诗人唐梦女士
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西溪文化研究会理事万紫燕女士
南都物业杭州大区总经理陆勇先生。
接下来因时间关系,职务就不介绍了,欢迎孙瑞、王焕乐、周音莹、林捷、寿绍武、孙炳祖、周大彬、寿葛平、阮献宇、王自亮、王国安、马新宝、范金辉、杜可崴、俞国伟、梁和丰、张辉虎、王小青、清仪、钟炜、李子光、郭兴超、谢敏、张辰良、唐建芳,等等。
感谢各位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文学分享会,我谨代主办方及周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鼓掌〕
三 嘉宾致辞
主持人:
情怀、担当、使命…我们是有梦想的团队…
接下来,有请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主席王新火老师上台讲话(递话筒)!
王新火:大家好,谢谢乔雅,我们乔雅老师多才多艺,身兼数职,选任我们的副主席,主管文学活动策划宣传部,众之所向,我相信一定会做的非常出色。我简单讲几句:(发言稿)
主持人:谢谢王新火主席的精彩讲话,也希望在座各位多多支持或参与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的组建工作,只要是人才,我们都大大的欢迎!接下来掌声有请乌托邦文学社社长余磊上台讲话。
余磊:大家好,我是余磊。(发言稿)
主持人:好,感谢余社长,隆重请出本次活动的赞助商之一,茅台镇潘登酒创始人潘汝琪潘总上台致词!掌声有请!
潘汝琪:(发言稿)
主持人:感谢潘总的大力赞助!(掌声)
接下来隆重有请下一位慷慨的赞助人,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的总经理许燕红女士上台致词!
许燕红:(发言稿)
主持人:许总非常了不起,不仅作为成功的商界精英,同时也那么热爱民间的文学事业,这种情怀与境界,真的堪称女性楷模,来,掌声感谢!
主持人:我们浙江文学界的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原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日报副总编傅通先老先生难得来到现场,相信台下很多文学工作者久慕其名,难得一见。现在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作家代表傅老师给大家讲几句。
傅通先:(发言稿)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老师的精彩点评,犹如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学大课,意犹未尽,再次感谢您!
大家可能有所耳闻,这本《润物》讲的就是东方润园小区里的植物的故事,可以说,润园小区就是该散文集的背景舞台。现在让我们请上最后一位致词嘉宾,东方润园居民小区代表吴宝珍,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有请!
吴宝珍:(发言稿)
主持人:感谢宝珍老师,让我们了解到“东方润园”的优美与高雅。生活在这样一个高档小区一定很幸福。
那讲到这里呢,有点小小遗憾,作家代表里我们还邀请了现任杭州市作协副主席孙昌建老师,和杭州市作协秘书长陈曼冬女士,他们临时有重要工作,来不了现场,孙老师很有心,把他原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提前发了过来,这里就由乔雅代读一下。
孙昌建:(发言稿)
四 分享环节上(主评)
主持人:大家都对周老师的新作分享非常期待!那么,终于来到我们的重头戏环节——生态散文集《润物》的评论分享。首先,有请《润物》作者一我们本次盛会的东道主周生祥老师上台讲话致词!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作家周生祥老师上台!(鼓掌,周到位)
周生祥: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周生祥,网名三明、三鸣。今天很高兴,也很激动。首先要感谢青年文学家杭州作家理事会等单位主办这次活动,感谢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的大力支持,感谢潘登酒公司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今天来参加分享会的各位来宾。就文学创作而言,我还是个新人,在座的都是我的老师,都值得我好好学习。我觉得自己像个7、8岁的小孩,看到大人们在文学殿堂里舞文弄墨,热闹非凡,我很好奇,也很向往,在门外探头探脑地朝里张望,但又有些胆怯。所以今天面对这么多的老师,我既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唯有对大家再三表示感谢。
我的老家是浙江诸暨,在农村长大。恢复高考制度,我考出来,学的是林业,毕业后分配到省林业厅工作,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我是个理科生,以前爱好的是数学,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做课题写论文是熟门熟路,文学创作是想都不敢想的。直到前几年提前退休自己创办公司,到各地爬山涉水,每到一处,拍张照片写点感悟,发在群里或朋友圈里,没想到得到朋友们的好评,鼓励着我越写越多,一直这样写了下来。到2019年时,将发在朋友圈里东西整理出来,出版了长篇小说《跨界》和《天候·秋》,2019年下半年,完成了《天候》系列四部曲〔春夏秋冬〕。2020年出版了《天候》合集。2020年,改写散文为主,断断续续写了150多篇,选取了其中的100篇成了《润物》这本书。
如果有人说,植物会讲故事,会做奥数,会猜谜语,还会游山玩水写诗作文,你们会相信吗?不相信,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态散文集《润物》这本书,或许等分享完了,你们就信了。
主持人:好!谢谢三鸣老师,掌声有请分享嘉宾著名文艺评论家、编剧陈铮老师、杭州市作协会员、乌托邦执行社长赵玉泓老师…
陈铮:我先说几句,非常感谢乔雅老师对我的隆重介绍,不过奥有点受之有愧,评论家之名我都受不起,别说大评论家了。我一直自认为只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坐在我对面的赵玉泓老师是前辈,也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师。赵老师多才多艺,既是诗人,又是著名作家,还是一位漫画家。我想由她来先给我们点评分享一段,大家说好不好?(台下:好!)
主持人:陈老师非常谦虚奥,也好有绅士风度,好,那我们就听一听赵玉泓老师怎么说。
赵玉泓:其实在座有很多比我更资历深厚的文友,也有很多文学圈的大咖,说真的能上这个舞台分享,是有点诚惶诚恐的。我这个人其实不太会讲话,说真的,今天能上台分享,主要还是三明老师对我的信任。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过去出过的书《中国第一病》、《战胜乙肝》都讲一下)对于周老师新书的分享,我也不是专门的评论家,我只是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对周老师的感受。记得第一次见周生祥老师,是在乌托邦文学社周年庆诗会上。周老师不像他的书那般,初识便令人瞩目。他安静平和,默默注视观察雅集的诗人作家们,在一群诗人和作家堆里,看上去真的很低调,不起眼。后来诗会结束大家到饭店吃饭才慢慢熟络起来。饭后离别时,他从车子后备箱拿出厚厚的几本书,最后余磊、陈铮,还有我,其中就有他最早的三本作品——《跨界》、《天候》还有《特朗普演义》。一下子让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惊呆了,真的是惊呆了,三明老师说自己是理科出身,写作才最近这两三年开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都是三,四十万字的书啊,这写作效率和激情,你敢相信这些厚重的著作都是出自于一个名不见经传跨界理科生之手吗? 这本《润物》呢,当时三明老师其实已经写好了,正在联系出版,没想到几个月功夫,就到了眼前,当时三明老师快递给我,事先都没跟我打招呼,我再一次被震惊到了。当时一见到书皮我便心中由衷生出一股欢喜之情:藏青色和深灰色构成书皮的底色,凸显拙朴的“润物”二字,配上金色更加夺目精致,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低调的奢华吧。淡淡的灰蓝色雨丝,形象地推出了“润物细无声”的禅意之境。果然,一个好的封面能给书加分吸睛!当然,内容就更不必说,这个我一会再讲。就仅仅说这个《润物》之题吧,出版之前其实他也跟我探讨过书名,是润物无声,还是润物好呢?他问我的意见。仅仅从这点可以看出,三明老师的为人是非常谦和低调的。
后来通过沟通,那我也了解到,《润物》就诞生在三明老师居住的美丽的小区——《东方润园》。可以说,这个高档小区,其实就是一座现代江南园林风格的大花园。每当在小区里闲庭散步时,这里的一花一木都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当然也是基于他对这些植物的热爱。作为一位林业专业规划公司的老总、高级工程师,他的逻辑思维相当强,可以说三明老师是一位像麦家一样喜欢数学,左右脑平衡发达的作家。他有天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又因为早年非常热爱文学和阅读,磨练成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据三明老师自己说,他写这些文章,几乎都一气呵成,极少修改,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出口成章、成诗,我相信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的厚积薄发与热爱,是绝对写不出这样有分量的好作品的。
周老师是厚情之人。他与草木打交道几十年,在他眼中,所有的花花草草山水树木都是有秉性有情感,可与之交流和沟通的活泼泼的生命体。即所谓万物皆有灵。所以他可以无师自通的用自己独特的三位一体创作方式写出《润物》这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著作。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感情,拟人的写法,三明老师把读者带入一种无声的,却又充满了千百种声音的植物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用类童话的散文方式,开启了人,神以及植物对话的先河。说真的,我非常崇拜三明老师,在我眼里,他绝对是一匹文坛黑马!好的,我先讲到这里。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老师的分享,有请陈铮老师!…
陈铮:(发言稿,大体先介绍下自己,然后介绍下与周的认识过程以及写序跋的渊源,最后分析下作品的构成,从文学形式下简评一番。还有影视化的可能等)说了这么多,那我都是从自己对作品的分析出发,其实对三明老师整个创作过程并不了解,我想这本散文集要写出来,那真是要花大功夫的。我想赵玉泓老师肯定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在这么多文章中,我想问下赵老师,对哪篇印象比较深刻?
赵玉泓:我想大概是《植物斗智》这篇。文章大体阐述了一个当前比较严重的植物入侵中国的话题,面对正向世界开放的中国,他提出了对生态环保的忧虑与警示。说真的,对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过去从没这样的概念,当我读到《植物智斗》这一章节时,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入侵中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是那么的野蛮,如同另一种八国联军入侵,给中国农业、绿化等带来很大的危害。这是我从未想到的,非常震惊。而且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让人不禁联想起转基因问题,甚至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等等危害人类生存的大话题。周老师对此也是深恶痛绝,所以他让无声的植物为人类代言: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领地,植物们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智斗。智斗这一章节,展现了作者一种典型的写作风格,把植物拟人化,并从小处着手,紧跟社会新闻热点。自然而然地引入大话题,比如书中这段“我一听到加拿大三个字,心里就不舒服,你们看那里的人,甘愿做米国人的跟班,扣押我们的华为公主,士可忍孰不可忍。植物像人,看来那里都不是好东西。”当然,他还是非常理性客观的,也公正的谈到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大夫。用激情写作,但又不被激情冲昏头脑,始终保持一种克制,冷静,公正的态度去评判事物,从小叙大,并且还加入“刚出炉”的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和与时俱进的思维,这就是周生祥老师独特的写作风格。哇,真是太美妙了!七个字——“生动,快哉,不违和!”
陈铮:生动,快哉,不违和!经典的七字快评!我觉得有点快意恩仇的味道,赵老师的点评真是精辟入理,让人不得不服!
赵玉泓:你奥,就知道捧我,我都快被你捧得找到北了!
陈铮:诶,熟话说,三百六十行,马屁第一行。还有句,什么屁都臭,就马屁不臭。说真的,我今天上台,就是来拍三明老师马屁的!大家都知道童话写作,这块应该说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作为理科生的三明老师,才写作短短几年,就能写出这么接地气的植物童话类作品,有点不敢想象。说真的,我对植物是一点不了解,哪怕了解,估计也写不好。如果以动物作为素材,说不定还能玩玩童话这种体裁。
赵玉泓:我跟你说,陈老师,写童话的作家,都是需要一个童心的,而且是很单纯的那种童心。其实写动物也不好写,如果你不热爱这些动物,光靠想象,是很难勾起读者的共鸣的感情。当然,另一方面,就是专业。我个人以为,《润物》这本书对于周老师来说,不是跨界,本书所叙是他的老本行,作为一位有漫长林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给人一种权威感。所以,如果这本书作为植物科普读物,或是植物专著,给人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高于外行作家的跨界。周生祥老师不是学院派,正因为如此,他不受条框约束,天马行空,尽情发挥。他是一株盛开在深山峡谷里的幽兰,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独特芬芳。
陈铮:确实,同感,虽然我不是动物学家。赵老师,你知道吗?我当初写这本书的序跋时,真的有点被惊到了,对三明老师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河……一句话,惊为天人。确实太厉害了,我觉得书里面很多散文,完全可以被吸纳为现在中小学生的语文课的文章或选段。首先,是正能量,这个不必说。不仅接地气,还能相应国家政策: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等,这些课题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际上目前最为重视的问题。这里我又想向赵老师讨教了,如果是您会怎么把握这个课题?
赵玉泓:你看,陈老师真的太坏了,一下子抛给我这么难的一个话题,这点我真的要想一下。(可谈谈想法,比方说会用什么体裁,写法,技巧等等,需要注意点是什么,也可以对三明老师的写法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总之,我想,我们作家总是在不停地寻找课题,寻找好的课题。那什么才是好的课题或题材呢?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数量也写了很多,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字,不过都不写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这样子肯定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所以一句话,只有真正了解和关心的题材,才是最好的题材。
陈铮:赵老师的演说太精彩了!真是惭愧!听君一席话,我感觉白读十年书啊!说真的,这些年我也算卧薪尝胆,埋头写作,不过有时候太忘我了,反而对写作本身的意义忽略掉了。写文章和写诗歌都是一样的,要表达出最真我的情感。(打同题诗,比如建军节诗歌的例子)所以说,我们写作,最主要是因为热情。你只有真心喜欢一样事物,才会淋漓尽致去刻画,表现,论证或赞美它。换句话说,要写一本书之前,作者肯定是有其动机和想法的。我想借此机会,问下三明老师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动机,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想台下观众和嘉宾也一定有这个疑问。
周生祥:这本书称作生态散文,属于生态文学,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前面的《跨界》、《天候》也是写生态有关的,但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的。这二本小说完成后,本想继续写一本长篇,因新冠疫情爆发,越发使我感觉到我们人类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过去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很多是值得反思的。所以放下写长篇的想法,改写散文,相对于长篇,短文写一篇是一篇,不至于很累。
赵玉泓:(可简评与夸赞几句)那我想问下三明老师,为什么选择东方润园小区作为这本类似“植物童话故事”的舞台?
周生祥:这是因为首先这个小区里的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环境特别好。其次我经常在小区公园里溜达,情况熟悉,和这里的植物建立了感情。另外,也想借此推进小区的文化建设,这方面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陈铮:非常有想法!我们总是谈文学性,而忽略写作的功用性,其实写作除了能让人享受到文艺的美感,我觉得更重要是它对人生或社会的价值。我想到一个词,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正因三明老师居住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园林式的小区,所以才产生了创作本书的想法。这也说明,其实写作素材的挖掘不难,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事物,其实处处都是写作素材。当然,三明老师的这本《润物》其实是很打破我三观的,这个倒不是因为我看书看得少,反之,正因为看了太多书,才发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我想在座各位,等这次分享会结束,一定要好好去看下三明老师的这部“奇书”,为什么说是奇书呢,因为你在市面上绝对找不到第二本。这个主要是谈他的这个作品体裁,100篇散文各篇独立,但前后关连。初看像是散文,但一些篇章又是有故事情节的,有点像小说式散文,而且其中还穿插着不少诗歌。那说它是童话呢,还是科普?似乎都有点像,但又都不“纯粹”,可以说都是,也可以说都不是,或者说是兼而有之。总之,这种不纯粹性让我很头疼啊!至少在写周老师这本书的评论时,我很头疼,头疼在于难以给它的体裁做个明确的定位,这在我过去这么多书评或文评中,的确是从来没发生过的。所以这点我也想请教下三明老师,当初为何会采取这样混杂的写作形式?说难听点奥,三明老师别介意奥,究竟这是胡乱写的,还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别具匠心的创新?
周生祥:陈铮老师的问题很犀利奥,不过我也知道确实会有很多文友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也简单解答下。这100篇散文各篇是独立的,但前后又是相互有关连的,是散文,但一些篇章又是有故事情节的,有点像小说式散文,还穿插着不少诗歌。是童话,是科普,又都不是,是兼而有之。总体上说,这本书还是属于散文类文学作品,在科普性与文学性的把握方面,一度是有纠结的。专业性太强,读者面就狭窄了,又不能太不专业。
赵玉泓:我在这次分享会前,也简单看了下陈虚炎老师的评论,上面介绍也了你的另外两本书《跨界》和《天候》。周老师您别生气奥,其实这两本书你已经送给我,可惜我都没时间阅读,真的有些抱歉,也是刚看了陈老师评论才知道,这三本书都是关于植物与生态的,可以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关于这点我也想再深入了解下。
周生祥:三部书都属于生态文学,《跨界》用诗性化的叙述方式,《天候》以故事为线索,体裁上,《跨界》、《天候》属于长篇小说,《润物》算是散文,但有些篇章中也有故事情节。三本书里,都有香樟、银杏、枫香、桂花、毛竹、狗尾草等植物出现。《跨界》是人与植物的面对面交流;《天候》是天(神)地(植物)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润物》的主角就完全是植物,就是写小区里的植物是如何生活的。所以这三本书既有关连,又是完全独立的,可以理解为是生态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的一个系列作品。要揭示的都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陈铮:赵老师一看就是老江湖奥,提出问题非常专业精准。那我也想提个比较专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说关于文学专业,而是关于三明老师的专业。大家都知道他是搞林业出身,所以对植物保护与利用非常内行,那么这一问题呢,我在书中《植物哲学》等几篇中都看到了,我想听听三明老师为什么要着重或刻意表现这个主题?我想他一定有一些自己的理念与理解。
周生祥:植物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植物懂得深扎根,不像人这样浮躁;植物懂得应时而宜, 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植物心态好,懂得奉献,瓜果成熟了就要奉献给人们食用,只有利用好了才能更好的保护。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那是因为这个瓜没有成熟,成熟了就会瓜熟蒂落,没成熟,正在生长的旺盛期,那个蒂是生硬的,所以要强扭,所以不能强扭。所以保护与利用是辩证关系,不能为了保护而排斥利用,也不能过份利用而忽视保护。这个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
赵玉泓:(简单翻阅一下《润物》)刚才我又大略地翻阅了下周老师的作品,里面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还有猜字谜啊,猜谜语等有趣的知识,我想了解下,为什么要把一本文学作品,参杂这些数学或游戏类的元素,难道您不担心这些素材可能会破坏整部作品的文学性吗?
主持人:对啊,赵老师的这个疑问,其实也是我的疑问。因为三明作家本身是一位理科生,这点还是请我们作者来解读一下吧。
周生祥:呵呵,这个问题也提得非常好。这是因为我本是个理科生,对数学特别有兴趣。因为对此熟悉,所以不自觉的就会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是多样性的,是各种知识体的集合,专业知识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一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陈铮:这里我补充两句啊。对于三明老师的理科头脑我可以证明。他的逻辑思维确实非常好!我们下过几盘象棋,从他的棋路到思路,都非常清晰,而且可以说每下一步棋都要预料到后面好几步,而且就现在的高中数学问题,一些非常难的题目,他也是很轻松就能解答,可以说手到擒来,就像用筷子夹苍蝇,“唰”,拿捏地死死的。
主持人:哈哈,我们的评论家,作家陈铮老师非常幽默。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享环节很快就要结束,不知道两位老师还有没有问题再问三明老师。(没了)
主持人:好!我代表读者最后提一个问题,作为本次评论分享环节的收尾。我想问下,三明老师下一步的打算,有没准备好新的课题啊?我们很期待更多的作品…
周生祥:要说下一步作品的构思,确实已经在头脑里了,说实话,其实也已经开始动笔了。《跨界》、《天候》完成后,一直想写另一部长篇,还是采用植物拟人化,以柳浪闻莺的柳、曲院风荷的荷、满陇桂雨的桂、云栖竹径的竹、灵峰赏梅的梅、龙井茶的茶、九里松的松、千桃园的桃、杭白菊的菊等植物作为主要人物,写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将西湖周边的景点用植物故事串联起来,歌颂西湖美、杭州美、浙江美、中国美。
另外,植物题材的散文还会继续写,《润物》之后,第二本散文集,不久应该可以出来。写的几篇中、短篇小说也打算结集出版,这些都需要花时间一步一步去做。
如果到时完成,下次还请你做我的新书发布会的主持人。
主持人:好!很期待,感谢三明老师!
陈铮:评论还是我来评哦,我也预约了哈,三明老师!
赵玉泓:周老师,那分享嘉宾下次还请我哦!你可别忘记哦!
周生祥:好好,还是原班人马!
主持人:衷心祝愿周生祥先生的著作大卖,也期待早日在电视里看到他的文字变成会动的有声画片。感谢两位嘉宾精彩独到的分享!(三人下场)
四 分享环节下(分评)
主持人:接下来是我们的分评环节,有请4位文艺评论家,评论分享《润物》中的4篇文章,分别由王丽老师评论《公园春悟(第23页)》、蔡官富老师评论《三花比美(第111页)》、桑民强老师评论《柳郎怀旧(第171页)》、余磊社长评论《植物哲学(第382页)》
有请我们第一位分享人,王丽。王丽是树人大学的教师,已经出了四本诗集,也是黄亚洲老师的得意门生。(上台)话筒交给您!
王丽:(发言稿)
主持人:感谢王丽的精彩分享。有请第二位分享人,蔡官富。蔡老师是西子湖诗社秘书长、乌托邦文学社名誉社长、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实力不容小觑。(上台)
蔡官富:主持人过奖了。我叫蔡官富,今天有幸来参与这次三明老师的新书分享会,非常高兴。那今天我分享的评论文章题目是《三花比美》:(评论文章)
主持人:感谢蔡老师的精彩点评。有请第三位分享人,桑民强老师。桑老师是一位非常高产的散文家,作家,现在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高望重(上台)期待您的优秀点评。
桑民强:(发言稿)
主持人:感谢桑老师精彩的分享。最后一位分享人是乌托邦文学社的创始人兼社长余磊先生,他也是非常知名的一位诗人。(上台)有请余社长点评分享。
余磊:(发言稿)
五 朗诵环节
主持人:感谢余社长的精彩点评。我们的分享环节就此结束。因为这次《润物》的书数量有限,而报名人数超了许多,所以后排一些参会人员可能没能拿到三明老师的新书,考虑到这点,这次分享会特别设立了朗诵环节,没拿到书的朋友,可以从中分享到新书《润物》里的精彩片段,以飭饕餮之味,廖慰其心。拿到书的嘉宾朋友,可以对照书本章节,自行观阅。
首先由我来朗诵一段,《冬日杂思》(第二页最后一段)
乔雅朗诵。
有请第二位朗诵者,李爱眉老师,朗诵《植物赛诗》(第12页,诗歌部分)
李爱眉朗诵。
有请第三位朗诵者,金波老师,朗诵《公园春悟》(第23页前面4段)
金波朗诵。
有请第四位朗诵者,杨立新老师,朗诵《招树引材》(第107页前面4段)
杨立新朗诵。
有请第五位朗诵者,香叶子老师,朗诵《紫薇花》(第137页)
香叶子朗诵。
有请第六位朗诵者,唐梦老师,朗诵《小草》全文(第142页)
唐梦朗诵。
最后有请第七位朗诵者,万紫燕老师,朗诵《植物哲学》(第386页最后一段)。
万紫燕朗诵。
六 赠墨宝环节
主持人:这些优秀的朗诵家的朗诵,再现了《润物》的风采,也将我们的活动推向高潮。下面这个环节我们邀请了七位知名书画家上台赠送墨宝,作者三明老师回赠新书。
首先有请我们的傅通先老先生上台。这幅字写得是“润泽万物”,真没想到傅老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看来诗书琴画真是不分家,功夫到深处,艺术皆通达!现在由三明老师回赠新书《润园》,这个画面,象征着新老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薪火的传承与交替,希望三明老师能接过这幅特殊的“锦旗”,在未来文学路上励精图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哇,还有作品,这幅字是送给潘总的,请潘总上台领取……接下来这幅是送给许总的,请许总上台领取。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邹伟平先生上台。这幅字写的是“润物无声”,真是遒劲刚健,笔法端庄有力!好,三明老师回赠新书。文艺界真是好,送东西都是有来有回的,不像我送月饼,基本是送的多回的少。开个玩笑。三明老师靠近点,大家可以拍照留念。非常感谢邹老师的大作。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斯多林上台、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周盛发上台、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潘来福上台、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陈波上台、
接下去有请著名书画家楼意上台。
大体就是读一下内容,然后夸几句笔法,然后合影留念,最后感谢之。)
最后一位是赵玉泓老师,博学多才,让我们来欣赏作品,哇,原来是一副精美的漫画,这种民国风的漫画现在好像非常少见了奥,哇,赵老师还是漫:画家,佩服佩服,改天一定要向您学习!
七 自由分享提问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分享会也快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最后一个活动环节是有奖自由分享提问,与会嘉宾或朋友都可以举手提问,时间有限,我们选三个问题。
(“你是想要小礼品,还是真心想要发问?”,先逗逗趣,然后观众提问,周回答。感谢,赠送个小礼品(可简单介绍一下礼品,吸引嘉宾,增加参与热情)。轮流三次。)
八 合影留念 作者签名
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在这个动人的金秋下午,与大家一起领略文学的魅力。不过,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现在,我宣布,本次分享会圆满结束。下面请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等有人起立)稍等,看大家样子有点迫不及待了,等我把话讲完呀。我们先合影,等合影好呢,接下去如果有要签名的与会人员,可以到台上,把手上的书交给作者三明老师签名。不过大家一个个来,还是要保持会场秩序。另外,大家也看到旁边的台子上有三明老师的另外几本作品样本,如果有需要赠送亲朋或自行购买收藏的,可以扫旁边的二维码。扫码付款的朋友,工作人员会登记你的住址和联系方式,近日就会邮寄过去。另外用餐的嘉宾朋友可在座位上稍微等待下,等三明老师签名结束,我们就一起去对面的杭州酒家就餐。好,现在请大家上台一起与周老师合影。
2021/10/20 初稿
2021/10/22 再稿
2021/10/27三稿
2021/10/28 四稿 陈虚炎
2021/10/28第五稿 乔雅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