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与担当
——感知张景虹的人物、山水画
作者:张评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平凉已是隆冬,万物凋零。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摇动着欲静而不止的高大杨柳,麻雀在枝间鸣叫跳跃,传递着寒冬的严酷。山是肃穆的,水是清澈的,一切归于宁静,似乎鲜活的生命都逃遁了。留一片偌大的白,空荡荡的,足以盛下千年的恩怨。此时,六盘山以及陇山山脉的人们还在劳作,打碾着从黄土地收割来的麦子、谷子、玉米,傍晚的炊烟袅袅的,弥漫于蓝色的天空,而喜鹊喳喳叫着,预示着有客人远道而来。
平凉人都说平凉地方邪,想谁、念谁,谁保准就到。张景虹来了,沿着六盘山、陇山山脉风尘仆仆地来了。他是来会老朋友的,因他在创作《长征》诗使巨画时曾七次重走长征路, 对这里的土地、山水、民众怀有很深的情感。故而,当他用10年时间创作的诗史巨作《长征》在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大获成功时,他不忘记曾经给予他创作灵感与动力的这片热土。他来了,带着他创作的有着西北人纯朴形象的人物画和西北雄浑厚重的山水画,呈献给这里的人民。

张景虹的《长征》,反映的是重大历史题材,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崇高历史感的人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诗史巨作。反映历史、呈现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作家的事,他们的贡献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画家也应以全景式、形象、逼真的作品反映长征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张景虹做到了,历10年之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呕心沥血、万次易稿,以大题材、大背景、大地域、大气魄、大手笔、大意境、大思想全景式向中华民族奉献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画作《长征》的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士兵、指挥员、马夫、伤兵、旗手、号兵,各种枪械、灰色的服装、鲜红的帽徽、领章、北方的山、南方的山、喘急的江河、呼啸的子弹等等。我们知道,长征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每一个人沉思。《长征》的画面是灰色调的,厚重、凝重,但不压抑,红军战士脸上洋溢着革命必胜的豪情冲淡了困惑与死亡的威胁,民族的责任与崇高的理想融入到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心里,越发使他们肩负起民族的希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我们时常讲责任、讲奉献、讲崇高、讲伟大,但随着物欲横流与世界观的颓废,许多人放弃了应坚守的责任与品德、理想与信仰,忘记了记忆与历史,把民族的振兴与祖国的强盛抛到脑后,实在可悲。好在张景虹没有忘记,以一个画家的责任与担当唤起人们已经麻痹甚至消失的记忆。让我们记住张景虹,这个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社会责任的伟大画家。现在,人们还未意识到长征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征文化必定与长城文化一样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张景虹的自我实践对长征文化的形成、发展、繁荣起到了催化剂、推进器的作用。
张景虹的军事题材人物画大多写实,形象逼真、饱满,富于变化,善于将人与特定的环境结合起来,没有丝毫的掩饰、做作,能够轻易地走进观者的心灵,使之感动。《上甘岭坚守坑道》《神兵天降》《军魂》《历史不会忘记》等一批军事题材人物画无不反映出他写实的风格。他对百姓的爱是真诚的、刻骨铭心的,这缘于他对土地的爱,没有这种爱,他创作不出历史厚重、人物鲜明的画来。《路遇》是一个场景,两个老农相遇,打个招呼,递对方一支烟,美滋滋的吸着,羊紧跟其后,极不情愿被主人牵着,想挣脱独自撒欢食草。就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路遇被张景虹抓住,呈现给了我们农村蓬勃发展的和谐景象。《深秋情》是一幅感人至深的作品,年过七旬的老夫妻面对面坐于农家小院,手里拿着刚刚采摘的辣椒,用细绳串起来。红红火火的辣椒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好不惬意。但我们也从中感悟出人生在享受幸福时所经历的各种灾难与不幸,珍惜现今的生活千万不要忘记所付出的苦难。

张景虹的山水画大多气象万千,充满豪情壮志。既有南方山水的韵味又有北方山水的雄浑,两者融会贯通,给人震撼、鼓舞,使人意识到山水的绮丽与荡气回肠。他的用墨可谓老道,无论是点、线、面的横竖穿插,还是色、块、皴、擦、染的功力都显示出了他的学识之渊、之精、之厚,大斧劈、小斧劈恰好的应用于南方山水与北方山水之间,既有秀致的一面又有雄浑的一面,使观者不出家门便领略了两地山水。张景虹有着坚强的毅力,为了创造满意的画作不辞劳苦,行万里路采风写生,所以他的山水画既写实又写意,虚实有度,而色彩的应用以墨为主,力求用墨突出山石的质地。水的应用可谓功夫了得,使的画作温润而不燥,层次分明。他的山水画继承传统,但也有现代的因素,比如小写意继承传统的因素较多,大写意则吸收现代的因素较多,而大写意最能反映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宗旨,追求空灵想象的诗意美。是的,他是追求美的人,坚持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
张景虹的山水画是多姿多彩的,形式也是多样的。随手捏来情景交错,气势宏大,无可阻挡。纵观他的军事题材画、人物画、山水画无不呈现出一个画者的真实与善良。只要肩上有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那么他定会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历史的认可。
2013年2月8日

张旭升:笔名张评,生于1962年10月,祖籍陕西子长。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高级检察官。两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理论人才”称号,甘肃省检察院授予“全省检察系统优秀公诉人”称号。系中国检察官文联文学协会理事、甘肃省检察官文联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平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崆峒区作家协会主席。法学论文曾获最高人民检察院、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西部法制论坛、平凉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一、二、三等奖。文学作品刊于《人民文学》《法制日报》《人民检察》《方圆》《野草》等刊物。著有诗集《爱的奉献》《爱的恋歌》《检察官诗笺》。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