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荆南汉光》随笔
作者:刘森林
因书法结缘认识宗亲刘淼扬兄长,因宗亲情义幸读《荆南汉光》。在网络文学畅行的当下,名种杂志仍是万万千千。前不久拜会淼扬兄长,当他把两本《荆南汉光》杂志递给我时,让我欣喜不已,没想到在林林总总的杂志中,还有我刘氏宗族的一本专题杂志。回到家里急切切打开浏览,这图文并茂的杂志深深地吸引了我。读《荆南汉光》自己仿佛置身于宗亲的坐谈会,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你一言,我一语,侃侃而谈,亲切无客套,坦诚有真情。
《一名退休邮政员的情怀》———记倒骑龙宗亲刘忠武先生助学支教二三事,凡人善举,让人感动。
刘盛丰的记实散文让我们从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宗亲刘觐伟这位热心族中事务老人的高尚情怀。
刘显文在《美好的回忆》一文中说:“能在有生之年写出与自己有意义的人和事,可以帮助记忆,对预防痴呆有好处,同时也为后辈留份遗产,茶余饭后翻阅也是对尊长的追思、悼念”。文章中看到了可贵的责任感和对老有所为的不懈努力!
刘松用流畅的乡音,朴实的情感、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坐在窗前的阳台上进行了一次《江浙千里行》。在这个特别的旅行中,不仅浏览了江浙一带的异域美景、风情习俗,还收获了丰富的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
刘耀庭的《南方打工记事》以记实形式讲述了自己退休后在广州某私立学校做聘用老师,凭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不是水货!”;用亲身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打工路上既荆棘丛生,又鲜花遍地。但无论走到哪,干哪一行,都应“不失尊严,敢为人先,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张鲜活的监利名片”!以拼搏的精神,在人生的旅途上砥砺前行,无愧自己。
更有意思又让人钦佩的是第六期(2015)所刊《上帝啊,你让我们吃什么》、《西湖游记》、《小镇漫步》三篇文章是监利市桥市镇龚王村刘甫清与儿子刘欢、女儿刘嫣一家两代三人从不同视角、不同生活阅历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别样的家庭及一位父亲与子女的不同情怀。编辑刘松特别加了编者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一群人躲在喧嚣的背后,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寻找灵魂的出口,把生活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融入文字,守望心灵中那块小的绿荫”,这是一种多么宁静的、难得的心态!
读了刘同尧的文章,让人增加了历史知识,领略了光武帝的武韬文略,感叹刘秀复兴汉室的中兴之路。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宗族的荣誉感和不断进取的使命感。
两本杂志中间都是刘锋锐的插图专栏,看后让人汗颜。我和刘锋锐是同班同学,恢复高考的前一年,我们一同走出校门,后一同参加高考,又一同落榜。走入社会后,为了生活各自忙碌奔波,在这40余年里,我们虽多次相会互致问候,总给人一种少言寡语、诚实低调的印象,但对各自的工作和业余了解甚少。在《荆南汉光》第5第6两期中看到了他的专辑《乡村集锦———刘锋锐摄影作品欣赏》,让人惊艳不已!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将镜头对着普通百姓,有反映惜粮如金的农村老太太,有在田头哺乳的年轻母亲,有在河滩捕鱼的晚霞……人间烟火情调,乡土气息浓厚。在这几十年中刘锋锐同学是怎样努力的我不清楚,但我相信“中影协会员”、“省书协会员”,不是轻易能获得的。在我们很多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机会不好,社会不公时,刘锋锐同学却是不泄气,不放弃并不声不响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在为他击掌点赞的同时,也为自己忙忙碌碌犹犹豫豫感到惭愧!
还有刘国祥的小说,刘应华的散文,刘尚炎的研讨,巾帼不让须眉刘盛英和她的国画作品等等。
古往今来,刘氏宗亲中的仁人志士、杰出代表,就象银河中的点点繁星,闪闪发光。刘尚炎在文章中介绍:监利全县境内以刘姓命名的自然村落和建制村名就有120多个,给人一种“不出三五里,就有刘家人”的感觉。这些名称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显示了刘姓家族旺盛的生命力,每一个地名必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都是有故事的。
“宗族情谊亘古连绵,荆南文化一脉相承”。如果把天下刘姓宗族比喻为一棵大树,那么各派系堂口就是其枝丫,各地的刘姓村落墩坮就是其根须,根深叶才茂,叶茂荫自浓!
泱泱中华是一个多民族、多姓氏的国家,姓氏和谐,国家安定;姓氏优秀,国家文明;姓氏人杰,国家强盛。刘姓是大姓,刘姓是汉文化、汉民族、汉传统的佼佼者,理应站在中华民族的船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自己作为刘姓中的一员,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荣誉感,更有一种不忘己任的使命感!
2021年7月
写于深圳宝安

作者简介: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曾做过人武、行政工作。喜欢读书,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过诗歌、散文,退休后在深圳打工。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