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资江
——李竹修
每次回邵阳给父母扫墓,都要到资江边走走看看。
沿着平坦整洁的沿江堤岸一路走着,一边浏览着两岸既熟悉又陌生的风光,心里默默感慨:你好啊!资江,你变了。
资江滔滔向前,碧绿清澈的江水漾着细碎的波纹。
阳光下,每一道波纹都闪耀着点点晶光。那晶光在微风中俏皮地跳跃,似乎在轻声地诉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江水荡呀荡,波光闪呀闪,眼前的资江又回到了许久以前的模样……
那时的资江北岸是浓荫绿树和大片青翠的菜畦。
绿绿的菜畦边有一条天然的土堤坝,堤坝下是一条宽宽长长的河沙加卵石的滩涂。
江水潇洒地从滩涂边流过,一点都不敝窄。平坦的滩涂,缓缓流淌的江水,真乃一纯天然的优质浴场。
一条油光发亮的青石板路从远处延伸过来,慢慢地探入资江,最后一直柔柔地隐入透澈平静的江水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江北码头。

一天,一位七岁的小女孩拎着一袋衣服,跟着认识的叔叔下了船,来到江北天然浴场。
叔叔下河游泳去了,嘱咐小姑娘千万别乱跑,就坐在卵石滩上等爸爸,说等爸爸来了就带你下河。
她等啊等,终于看清了横渡过来的几个人中有爸爸的头影。
她高兴地一边朝江里跑一边喊:“爸爸!”跑着跑着,脚底一滑,身子一斜,满腔的高兴变成了哭腔:“爸爸,我的凉鞋没了。”
爸爸潜水寻找良久,无果,却没有责备她,只温和地教她:“以后要记得脱了鞋下河。”
那个丢了一只凉鞋的小女孩就是我,那是我第一次下河学游泳。
接下来,爸爸开始教游泳了。教的是最普通的蛙泳。
在他耐心的教诲下,我从2米、5米游到十几米。他又教我学憋气潜水,让我慢慢地熟悉水性。
几年后的夏天,我可以游很远了。一门心思想跟爸爸一起横渡资江。
可他没有答应,总是要求我练下蹲动作,说要是能连续下蹲360次,才可以带我横渡资江。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估算过,横渡资江大约需要360个蛙泳动作,所以我必须先将蹬腿的功力练出来。
终于我有连续六天下蹲动作达标,爸爸同意带我横渡资江了。
我们在北门口码头下水,认真听了爸爸的阵前叮嘱后,我便在他旁边舒展手脚开游了。
此时的我心无旁骛,奋力地朝江对岸游去……当脚尖触到江底柔软细沙的那一刹那,不由得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那一年,我11岁……
后来爸爸对妈妈说:“淹不死了,可以自己去游了。”此后,我若要去游泳,只需向他们报备:和谁去,什么时候回即可。
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闹革命,我们无书可读。专署大院里的孩子们都把资江当成了运动场和游乐场。
姑娘们都在这里学会了游泳。陈建伊、任秋萍、湘莲、湘波、宋晓玲、张映先、江建新、徐建湘这些小姐姐们游得又快又美。
卓娅、李娜,林依民、郭文湘、徐小平、张英虽然年龄小一点,也后来居上。
夏日的资江,碧水涟漪,偶尔有几只扬帆的船儿驶过,徐徐清风捎着太阳的光辉轻轻拂过江面。
江面金碧交辉,晶光闪耀,多么吸引人啊!谁不想跳下去,搅动这绿玉浮金的波涛。
我们这群快乐单纯的小姑娘,身着五颜六色的泳衣,每天都在这里嬉闹一场。小姑娘们游着游着,就有了新花样。
先是水中列队游。大家在水中排成长队,从江北码头顺流而下,游到沿江桥对岸的位置,大约一公里多,再依次上岸,列队往回走,然后又排队往下游。
看,蓝天丽阳下,资江清澈如黛,一列身着各色泳衣豆蔻年华的小姑娘排着长长的队伍游过来了。
她们水性娴熟,劈波斩浪,细臂激起微波,如雨燕,如惊鸿。
身后滑出道道水纹,慢慢荡漾开去。银铃般的笑声中,翡翠玉带般的资江便灵动起来了。
可不是吗,水中列队,那是美妙的画卷;岸上行走,那是绝仑的风景。
在明媚的资江画框里,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场花信年华的惊艳,不知收获了多少惊叹赞美甚至火辣的目光。
其次是斗浪。每当有大游艇要驶过来时,就会有一位小姐姐发号令:“斗浪去!”大家便齐刷刷地向江中游去。
游艇驶过后,尾部通常会掀起一排排大浪。
大浪一会儿将我们抛得很高,一会儿又拽着我们下沉。我们追浪逐波,起伏在波峰浪谷,惊悚惬意并快乐地尖叫着。
是啊!只有在波峰浪谷中前进,才够得上真正的其乐无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有跳水呢。

当时电影《女跳水队员》刚刚上映,女跳水队员陈晓红的成长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我们,陈晓红立刻成了大家的学习榜样。
电影主题歌《青少年运动员之歌》:“风里锻炼,雨里考验,我们是一群展翅高飞的海燕……”真是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们哼着这首歌缓缓步入清冽的江水,探身跃腿,朝对岸游去,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而电影中陈晓红要完成的高难度跳水动作“5311”,也是我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高远目标。
我们没有条件学跳“5311”,那就因地制宜,练习在船上跳水吧。
那时候,江边时常停着木排和一些空船,我们就偷偷地把船撑到靠江心一点,然后大家排着队,按顺序走上船头,站在船头最高处往下跳。
冰棍式、俯冲式,自由式……想怎么跳就怎么跳。这一次姿势不理想,那就再来第二次吧。跳下去,再爬上船来继续跳……
资江腾起朵朵欢乐的浪花,为我们鼓掌加油。我们情绪高涨,不知疲倦。有时要等船老板骂骂咧咧地跑过来把船撑走了,才善罢甘休。
跳水需要经久的练习。小姑娘们刻苦训练的热情总是无处释放,特别是下雨天,更觉得浑身发痒。
不知谁侦查到专署食堂有一间放谷壳的仓库,谷壳可能是食堂师傅用来烧锅炉的吧,没去考究,只知道仓库门没锁,可以随便出入。
那间仓库可是太好了,又高又大又亮,一扇扇窗户开得老高,下面堆着小山似的谷壳,十分安全。我们顺着谷壳堆往上爬,再奋力爬上高高的窗台。
有的够不着,窗台上的人就施以援手,“拉兄弟一把”。然后高喊着“5311”往下跳,有的还模仿王成喊“向我开炮!”、“毛主席万岁!”……
那腾空跃起,自由落体的感觉太爽了。
一时间,爬的爬,跳的跳,喊的喊,笑啊,叫啊,闹啊,美得把房顶都快掀翻了。
就在这时,冲进来几个伙夫模样的人,他们一个个凶神恶煞,也不说话,逮住我们,就按着我们的头狠狠地死劲地往谷壳堆里埋。
大家在惊恐中逃的逃,散的散,欢声笑语变成鬼哭狼嚎。
乐极生悲啊,“革命志士”险被“敌人”活埋,头发里尽是谷壳,狼狈极了。英雄顿时成了狗熊。
此后,那仓库便落了锁,我们的跳水训练又只好瞅机会又转移到资江的船头进行了。
最刺激的要数在暴雨中游泳了。暴雨中的资江不再温柔,显示了她狂躁的一面,但那特有的经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读大学时,有一门专业课叫“文选习作”,每学一种文学体裁,我们就要交一篇同体裁的作业。学习诗歌时,我交的作业是《游泳歌》,节选如下:
酷暑的下午气闷难受,
天空突然黑云涌骤,
刹时狂风旋起,暴雨如豆,
游泳的人们慌忙抱衣逃走。
电闪雷鸣,雨倾风吼,
江上浪峰高耸又深谷低沟,
天江之间,我们还在坚守,
任它银蛇狂舞,波涛乱抖。
“练下去,这才叫真正的游泳!”
小姐姐率先冲在了前头,
我们飞臂斩浪,骄傲地迎着险峰急流,
啊!一群海燕在暴雨中飞向苍穹。
资江日夜前行,不露声色地顺走了时间的沙漏。我们也从小学生小姑娘成长为高中生大姑娘了。
1972年读高二时,我被遴选进邵阳地区青少年游泳集训队。

集训了两个月多月后,便到长沙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游泳比赛。同去的还有林依民——漂亮水灵的小妹子。她游得又快又好。
比赛前夕,省体工委组织我们去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旨在让我们这群革命接班人获取教益,沿着伟大领袖指引的方向,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次参赛,我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女队的领队石新群姐姐。
她当时已入职新华印刷二厂。由于她游泳好,情商高,所以把她抽来做我们的领队。
新群姐高高白白,身姿挺拔苗条,是标准的北方美女。她性格直爽,凡事有自己的见地,她鼓励我多读书,知心的姐姐哟。后来的好几年,我们还多次相约畅游资江。
很久不见她了,下次回去,一定要去看看她。
你好啊,资江!老朋友看你来了,游子归来,游子老矣。
虽然你现在两岸堤坝高筑,多了几分现代美,少了往昔的质朴纯真,但你依然那么清澈碧绿,依然那么胸襟宽广,依然以你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亲近你,爱恋你。
你在微风中漾着清波,细细的浪花哟,映着跳跃的阳光,也映着我的心:“我爱你!资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