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客视界评论员 施远方/文
凌晓晨的诗很厚实。厚,因其植根于厚重大地;实,因为皆是亲历深思。其诗作,践行了这部九人合集《号外》“新写实诗歌”的定位。
研读凌晓晨的23首诗,我发现他的诗都是有根的。《九龙山》《九龙清居》《在拓石镇》《柴胡记》《柴胡基地说药》等作品,都是诗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基层、写基层的写实之作。《阿房宫》《在甘泉宫》《未央宫》《在汉长安城遗址》《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等,明显看得出是其结合游历和阅历而写出的历史题材佳作。《秦腔演唱者》《戏迷》《观众们》《秦声》《剧本》《说风骨》《舞台》《甩辫子》《接眼泪》《摇帽翅》等书写秦文化的诗作,无不是诗人感官、感知、感悟与诗歌的融合。《揣度夜的黑》《桄桄乱弹》《梦境》等作品,看似纯意识的书写,实则都是诗人内心的诗写,乃绘心之作。每一首诗,都看得见足迹,听得到心声。所谓新写实,不正是发乎内心的生活写真,植根生活的灵魂写意吗?
在这些诗中,我最为喜爱的,是《秦声》。这首诗虽然很短,却写出了陕地风骨、秦人本色。
第一节,诗人基本是从山形地貌特征,来概括陕地历史气象的。短短4行不足50字,河流、高原、秦岭、沃野、北山等几个地理标志,已经把陕地的轮廓勾勒出来,大写意的山水图浮现在读者眼前。而且,“丈量”“辐射”等词语,准确地定义了秦文化与陕地地貌的关系和秦文化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巨大影响。言简意赅,风流蕴藉。在阴阳、刚柔调和方面,也很是和谐,河流、高原,高低相合、刚柔呼应;山脉、野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这样的搭配,大气、阔博而又生机勃勃。
在这样大写意山水图轴的铺就下,第二节,秦声登场。在第一节那样一个巨大的舞台之上,秦声,更显得豪迈、雄壮、恢弘、悠长。所谓余音绕梁,那不过是精微之美,而秦声,有了第一节的垫场,俨然成了整个天地之间回响的亘古之音,久久不绝。“直抒情怀”“豪情万丈”是直观感受,“冲撞”“刺穿”则是其不可遏制的力量,炽烈如酒,激荡胸怀、激发豪情,醉了听者,醉了人间。
第三节诗,从大象中走出来,系具象的表达,具体到秦腔中的文字。这三节诗,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总的来看,如秦岭倒扣,气势磅礴,但又是可触摸可感知可把握的。这样的结构(从形式到表意来看),更像是蘑菇体,能承接历史的阳光雨露,像一把大伞,能随时在人文风流的托举下翩然起飞。
这样的诗,文质兼备,自成风流。凌晓晨的诗,文气氤氲,耐人寻味。

附:秦 声
○凌晓晨
一条河流的长度,丈量华夏千秋
一座高原的紃护,辐射农耕文明
秦岭是脉,北山立雄
沃野之风,彻底吹透心胸
直抒情怀的言词,冲撞历史的脉动
豪情万丈的光芒,刺穿夜空
炽烈的心肠,如一杯烈酒
吐出来的气息,燃烧激情
有千沟万壑的容纳,树立原野高峰
有一马平川的宽阔,包容希望中的攀登
最终的丰收,演唱一段文字
声音源自耕种,万事万物的想象
抒发困顿和过渡的心情

诗人简介:凌晓晨,陕西永寿人。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水文化专家,陕西省抗震专家,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西京学院客座教授,咸阳市诗歌学会会长,咸阳市职工作协副主席,咸阳九叶枫诗社社长。
1984年开始业余创作,迄今在国内各种报刊发表诗作840余首,其中《日出》获得《诗歌报》首届爱情诗大赛二等奖,《寄语袁隆平》获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一等奖,个人获2017年陕西诗歌年度诗人奖,获中国新归来诗人联盟优秀诗人奖。出版诗集《黄土色泽》《水荒》《火眼睛》。其中诗集《火眼睛》获2019年第五届诗歌春晚“十佳诗集”奖。

诗歌 | 延安颂(四首)
○凌晓晨
听延河
熟悉的声音,从山坡上滚下来
我已经听惯了。站在土楞坎上招手
你知道,聚集的时间来了
过去是在尘土垢飞扬中行走
如今是在绿叶的间隙里瞭望
你听延河,是在每一个草尖上延长
延河的声音,就是黑夜密封的星光
延河的语言,就是谷穗上低垂的金黄
听懂水,就听懂了疾走的光亮
到达延安的一些反应
摇篮,有藤条编织的
也有木条定制的,摇篮在这里是土的
这里的土是黄色的,是风吹来的
在沟谷的悬坎上,你可以看见
黄土的揭穿,接近一颗心的层理
人都有过童年,有过天真
有过梦想和面对未来的真理
到达延安的一些反应,你的梦想
会落地生根,会很结实的埋进土里
在路上,在河旁,在山顶
在每个窑洞前,结晶童年的那段时光
有些反应是呕吐,是反胃之后的清醒
是交出心灵的虚空,再低一些
再低一些,你知道心慌的感觉
成就一种成长,在波浪起伏的坡地上
摇篮摇摇晃晃,你的手
需要抓住一道道起伏的黄土山梁
红透的天空
如此铺开的喜庆,总有故事
隐藏在欢乐的背后,包括你所有的爱
一片大红,才能说明江山熟透的根由
因为红色的核心,泛滥着金黄的内容
涌动的波浪,携带着梦想
层层递进的方向
红的方式,无论如何飞扬
都不是过分的夸张
红透的天空,在内心奔走
具有永恒的势不可挡
到达陕北
你理解的遇见,是在冬天
那些穿越命运的严寒,或者苦难
是否一个旗帜,一个枪杆
或者帽子上的红星闪闪
我所理解的遇见
是一个孕育中国的邂逅
是握手之后,可以想像亿万
是坐在我身旁的,黄土塄坎
姿势,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