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脚下的希望学校
( 续 篇 )
——刘湘宁

从太芝庙镇中学归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家穷志坚、求知若渴、自律上进的学生,那群扎根山区、以教为荣、德才双馨的老师,他们笑容举止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保证三年协议能够如约履行,千万不能辜负学校和同学们的希望啊!
如何在资助24名贫困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为这所龙山脚下的希望学校做更多的事呢。
履行三年合约的中坚力量无疑是我们党建联席会旗下的20几家企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但我同时在想,如果能够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特别是企业投资人也能加入我们的队伍,那我们的捐资助学的力量就更强了,就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爱心资助。
我首先在自己所在的广发隆平公司开展了动员。
我很欣慰,这个社会有善心有爱心的人还是很多,除了公司党员一个不落,每个人都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外,可喜的是公司的高管、各项目的自由承包人纷纷慷慨解囊,以大额度的捐赠,加入到我们扶贫助学的行列。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公司关联单位的相关人士,听到我们党建联席会组织对口资助新邵太芝庙中学的贫困学生,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他们先是称赞有加,然后是一再表示,要参与我们的活动。也要奉献一片爱心。
上汽红岩湖南办事处总经理邓承伟、中铁22局深圳项目部经理庞先国、武汉富安物流公司总经理郑芳,他们分别以项目或是个人的名义参加我们的爱心捐助活动。
更有我从广州返回长沙途中,在高铁上结识了同坐的美女阳光(网名,娄底人),她听到我们在他的家乡附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返回深圳与她老公商量后,给我打来电话,一定要认领两位贫困学生,每年的助学金由他们夫妇承担。
考虑到我们是党组织对口资助,如果接受个人“认领”就改变了助学的性质。
对此我做了解释,她也表示了理解。后来只接受了她以个人名义参与捐资助学,而没有采纳她认领两名贫困学生的初衷。
但是她对贫困学子的这份深情厚谊,我深深地记在心里。
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是善有善报,好人一定有好报。
参与我们爱心助学活动的这些企业领导和爱心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好的回报。
他们或是业务增长、企业发展,或是家庭和睦、职务晋升事业有成,都把爱心助学当成他们好运的源头。
我们广发隆平公司大件设备运输项目部的独立承包人王睿经理,连续三年每年个人捐资2000元(合计6000元),坚持参加扶贫助学活动。
第二年的夏天他跟我说:刘总,人真的是要多做善事,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他异常兴奋地告诉我,西安某建筑工程公司一套大件设备运输,他参与竞标的报价是95万元,一家运输公司以下浮将近20万元的报价力争这个标的。他一看这个报价,满以为自己没戏了,就自动放弃提前离开了现场。没想到这家公司的招标负责人当天晚上即将返回西安时,在机场给他打来电话,决定把这个项目仍然交给他来做。
叮嘱他一定要按照工程进度和运输要求,及时将设备送达就位,高质量地完成设备运输任务。
王总跟我说起这件事时,省略了他多年在与甲方的合作中积攒起来的人脉和口碑,而是简单地把项目的失而复得归功于“好人必有好报”。
我默认了他的观点,他是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也是在为我们的捐资助学活动鼓劲加油。
捐资助学倡议发出的第一年,联席会成员单位汇集的捐资金额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这一年我们收到了超出三年资助24名贫困学生所需的全部款项。
我们在兴奋中更加有底气坚信,与太芝庙中学的“三年合约”一定会有始有终圆满履行。
同时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的真实含义。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扶贫助学的第三个年头。
2020年的秋天,我们再次来到了太芝庙镇中学,检验扶贫助学的成果,分享学校教书育人的喜悦。
这三年,伴随着毕业班贫困学生的更替,共有55名贫困学生接受了我们的资助,成为我们的助学对象。
我们为能够跟他们在一起战胜困难,完成学业,为能够参与扶贫攻坚战役贡献一份力量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这三年,太芝庙镇中学教学质量突飞猛进。
就像陈掌政校长所说,爱心人士给学校送来的爱心,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教育热情。
爱心化为动力,推动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这三年中,学校每年中考稳居全县前三名,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习成绩引人注目。
2018年下学期,我们资助的24名学生中有10名同学总分在600分以上,进入全校前50名。更有3名同学总分超过700分,闯入全校20强。
2019年学校中考全面告捷,综合评分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应届考生中,有16人进入全县前200名。80人上了新邵县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上线率达到35%。创历史新高。
有34人上了公费师范的录取线,占全县共招指标的18.28%。在新邵县特优生选拔考试中,有六名同学被录取为特优生。
2020年过去,这一年,陈掌政校长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乡村好校长。在北京参加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20年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大会后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他提出的做一名为学生撑起一片明朗天空的好老师,用教育家的执着呵护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理念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三年来,我们与太芝庙中学和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美丽山区脱贫致富成为我们这些来自省城长沙人士时刻思考和挂念的事情。
尤其是2020年7月,我带领党建联席会的书记们赴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参观学习,深刻认识和理解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内涵。
我仿佛在代替太芝庙镇向十八洞村学习取经。特别是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不但让当地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让我们这些参观学习者受到了极大的启示。
十八洞村干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认真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让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都焕发着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
尤其是他们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村”以后,老百姓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等、靠、要”的思想,而是依靠发展猕猴桃种植,牲畜养殖,苗绣专业合作社,劳务输出,电商平台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乡村旅游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永久脱贫之路。
走在十八洞的乡间小路上,心里想的却总是太芝庙。
龙山虽然秀美,但资源还是匮乏,也因此让不少同学的家庭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
但贫困并不可怕,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贫困更不是孩子们的错,大山里的孩子也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一片美好的蓝天,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是多么希望太芝庙镇也能够像十八洞村那样,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龙山的特殊资源,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
探索“扶智”、“扶技”、“扶信心”的脱贫致富方向,从根本上向贫困宣战,真正战胜贫困,世世代代永不返贫!
生长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我们的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党中央又适时部署了“振兴乡村”、“共同富裕”的宏伟战略。
相信太芝庙镇也一定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下,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改变大山的贫瘠面貌。
孩子们一定会迎来明朗的天空。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龙山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〇二一年八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