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游记】问景武夷山王学伟
精华热点
问景武夷山
文/王学伟
武夷山,以它奇特而幽美的山水风光,丰富而多姿的文化内涵,名扬天下,吸引着中外游客。初夏,在好友的陪伴下,我兴致高昂地走进武夷山,亲身感受碧水丹峰的层峦叠嶂和灵秀魅力。九曲溪,是武夷山中的一条生命溪,全长8·5公里,共有九个弯,故名“九曲溪”。从九曲溪上游,坐竹排顺漂而下,青山逶迤,激流飞溅,竹林摇曳,花影溪映,白鸟翩然,水澈鱼见。可以说,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堪称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而这些画卷,就蕴含了九曲溪的盎然诗意。有诗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身在其中,如梦如仙,煞是醉人。不知不觉来到了天游峰。据说,天游峰是武夷山最富盛名的山峰。虽然海拔只有408米、相对高度只有215米,但南北岩脊,却如刀削一般,耸峙群峰之巅,形成孤傲、倔强的架势,令人感到突兀、震撼。攀登其上,驻足远眺,武夷山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群山如聚,长河如带。巍峨的峰峦形状各异,延绵不断,有的像猛虎咆哮,有的如苍鹰欲翔,还有的似仙女独舞,堪称“鬼斧神工之妙”。徐霞客在《游武夷山日记》中赞叹到:“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漂流了九曲溪,登上了天游峰, 可还是觉得不尽兴。下天游峰有两条路,一条是游客们熙熙攘攘出天游峰的大路,一条是伸向山谷幽深处人烟稀少的小路。我不禁慷慨道:好风景,都在人迹罕至处。水帘洞,是武夷山充盈仙气的帘洞,也是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该洞由危岩斜覆而成,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上下斜向敞开,洞顶宽阔如苍穹。两股飞泉由斜覆岩顶部倾泻而下,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从长空直扑人间,气势豪迈,声震寰宇。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代先民的丧葬遗存,据年代测定,距今至少有3000年,它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此被考古学家认为,此处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汉城遗址”建于2200年前的汉代,它是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王城遗址,其在城池选址、建筑手法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道教洞天也是武夷山重要的人文景观。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为仙人居住游憩之所。世人以为这些地方祥瑞多福,故把它们视为通天之境,希望在此修行,与神仙相遇,荣获点化,得道成仙。武夷山是著名的茶乡,沿途高低错落处,开辟成了片片茶田。路上,必经一处叫马头岩,这里产的肉桂,被称作“马肉”,在茶界也是赫赫有名的。看着满山满谷的茶田,我忽然想起来,这条小路,在三百多年前,应该叫“万里茶道”。这是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明末清初,勇敢的中国商人,从武夷山出发,沿古丝绸之路,跋山涉水,辗转万里,徒步走过13000公里的漫漫长路,远赴中亚和欧洲一些国家,使中国的茶香,几乎飘遍了整个欧亚大陆。来到武夷山,不得不提起“大红袍”。因为,武夷山最著名的茶当属“大红袍”。主要以六棵有年头的大红袍茶树而闻名。这六棵老茶树,古朴苍郁,枝繁叶茂,传承着华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和传统。相传明代,有一赴京赶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生病,腹痛难忍,此时,遇上了天心寺的和尚,便取茶叶,泡予他喝,则病愈。举人中了状元之后,回武夷山报恩,把皇帝所赐的红袍,披挂在茶树上,由此“大红袍”即得名。行走在幽静的山道上,大红袍的茶田,随山势错落有致,如层层梯田、粼粼绿浪,缓缓走过去,茶香悠远,沁心润肺,让我陶醉。在最早的时候,天心寺其实叫“山心寺”。它不仅救治了生病的举人,还与中国著名词人柳永密不可分。柳永是武夷山人。传说,年少时,柳永在一个月圆之夜来到山心寺,那夜,柳永一直坐在山石上,望着春山之上的一轮明月,听着一条轻轻流淌的涧水,便悟出了“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的诗句。一边遐想,一边行走,七八公里的行程,伴着山风和茶香,未感疲倦。快出山时,来到一片开阔谷地,回望已近黄昏,群山、茶田、寺庙、小路,欣然如画。我想,漫游其间,心入其境,让灵魂惊艳,即是问景武夷山的精妙所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