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荐读《贵州织金小纳雍周氏族史》第二辑「飘舞的剑」(1019辑)
周氏鼻祖历代总录
一世
古公亶父 纲绀子,号太王,生于陕西幽州幽城,寿100岁,葬于陕西鳯翔府岐山县泾水古坪上子山午向。他领导部族迁徙于岐山之阳的周原,并且这支部族以地名为姓,从此有了周族人。他建立都城岐邑,设置司徒、司空等官职,他组织修建宗庙城墙,由于他仁厚爱民,又吸引周围部族的归附加盟,使其实力迅速强大起来。后来被周人尊称为“太王”,他所建立的诸侯国被称为周国。娶殷妃、太姜 ,生子三:泰伯(吴氏开氏始祖)、仲雍(吴氏血缘始祖)、太姜生季历(周氏始祖,我支系为季历后)。
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雕像
二世
季历 古公亶父三子,生于陕西庆阳府三水县,寿108岁,葬于陕西鳯翔府岐山县泾水古坪上子山午向。他娶太任氏,生子文王姬昌。据说文王姬昌降生在秋季之月甲子日,一只红色小鸟口衔缣帛之书飞来,停在婴儿出生之屋的窗户上,缣帛上有祝贺、箴言等祥瑞之语。由于此事,使古公亶父认为这是上天让周人兴旺发达的有意安排,就给孩子取名昌。他常常感叹:“能够使我周家兴旺发达的人,难道就是他吗?” 泰伯、仲雍知道父亲的心事,就假托为父亲采药,一路风餐露宿,逃到了南岳衡山。后来季历多次找二位哥哥回国继位,二人为了让弟弟死心,二人纹身断发,在吴地建立了吴国。成为吴氏始祖。季历继位,史书称之为公季、王季。季历所处时代,正是殷王帝乙统治时期。帝乙是历史上著名暴君殷纣王的父亲。季历继位,继续执行父亲时代的仁慧爱民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对外团结周边各国诸侯,使周族的力量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殷王帝乙三十四年被殷王帝乙封为西伯侯。后来被殷王帝乙杀害。
三世
文王姬昌 季历子,封西北侯,生于陕西鳯翔府岐山县渭水,寿97岁,葬于西安泰厂山乾山巺向。父亲被殷王帝乙杀害后,文王姬昌继位,他袭父亲爵位西伯侯,故《史记.周本纪》就直接以“西伯”称之。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时期,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决讼虞、芮,使这两国归附,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为武王灭商奠定基础。西伯实行仁政,招贤纳士,不断强大,遭到殷纣王的猜忌,他把西伯囚禁,西伯在囚禁期间,写出了《易经》。后来迁都丰邑,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西南。西伯死后,谥号文王。文王娶太拟为妃,生有十子,他们是: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蔡叔度、成叔武、霍叔处、周公旦、曹叔振铎、康叔封、聃叔季载。众妾生有郜子、廖伯、雍子、腾叔绣、毕公高、邺侯、酆侯、毛叔郑、原公、召公等89子。伯邑考因为被殷纣王杀害,文王姬昌传位武王,更姬为周,周姓由此开始。

文王姬昌
四世
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在位1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周陵。生于西安,建都镐京,武王继位后,以姜太公为军师,周公旦为辅政大臣,召公、毕公为左右王,在牧野与殷纣王大战,灭商,建立周朝。周朝建立后,经过250余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荒淫无度,被犬戎攻杀,这段历史称为西周。娶孔妃氏、邑姜、太姬,子六:成王姬诵、邗侯、叔虞、韩侯、应侯、孝伯。

武王姫发
五世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葬于西安泰厂山壬山丙向。娶秦龚氏,子三:康王姬钊、姬阳翟、姬臻。

成王姬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