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晓娟

主编评语:
每一朵雪花都温暖的随笔《那一抹留白》,是作者为冬奥会征文活动而写的一篇佳作。细细品读,让人亲切,让人感悟,让人在升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
作者通过写雪,把景境、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将内心世界捧献给当今身处尘世的灵魂,让人在雪白的世界中回归一种初心,回归一种朴实,回归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其意境的深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最后,作者用画龙点睛之笔,结束全文,实在让人得到启迪而获益匪浅。作者说:
“如果说留白是最美的风景,那么家乡的雪,是流年转身中的那一抹留白。"是啊!人不忘初心,不忘家乡的黄土地,每一片雪花都会感到温暖!
学习点赞了!
随手推门进来的邻家叔叔、婶子,飘落在头发上的雪花分外晶莹,映衬着他们掩藏不住的喜悦。接着大家围坐在火炉边,把酒言雪。大学毕业的堂弟脱口而出:瑞雪兆丰年啊!婶子轻拍身上的雪花,就像轻摘那宛若笑脸绽放的棉花;在外打工只有农忙时才回来的叔叔,美美地倒满一杯酒,眼睛对着窗外,似是与雪交谈。村子渴望这样的雪天,以种田为生的乡亲们在雪天里谈论来年的喜悦。
最开心的莫过于如公公婆婆一样的老人了,孩子们大都常年在外读书、打工、做生意和工作,老人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这团聚时刻。屋外雪花飘舞,屋内春意盎然,心中有说不出的欣喜。

一年中,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难以停歇前进的脚步,不知是时间拉开了距离,还是距离拉开了时间,忙碌中似乎亲情远了、爱情淡了、友情疏了,而这些生命中最值得拥有珍藏的东西,就在今天,万家团圆、共享天伦之时,冬雪也飘然而至,家人、朋友、乡亲一起,让心灵回归,贯穿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围炉喝酒、共祝美好,那洁白的雪花让你为之动容,让你因忙碌和躁动的心得以安宁。
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村子仿佛做了美容,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刹那间,我对家乡雪的情愫也悄然萌发。

举目远眺那条崭新的“风雨无阻水泥路”——乡道,在大雪的覆盖下似乎是冬日里一条洁白的哈达。记忆深处的思绪悄然钻出厚厚的雪面,回到求学的儿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每天要步行这条4公里的泥巴路上下学,冬天,我们的世界变成冰雪王国时,便也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我们常常“哎呀”一声掉进路边的深雪中,然后再“扑哧、扑哧”地向路上爬,于是就有几个小雪人在这条路上移动、移动……雁过尚且留声,雪下岂能无痕?雪中深深地烙下村子里每一个人梦的印痕。

一场雪打破了村庄冬日的沉闷和寂静,被寒冷凝固的风景变得有了生气和灵性。村里的小狗“阿汪”也醉心于苍天赋予大地的洁白,不忍打扰这无瑕的宁静,当我把手机的镜头对准它时,它温顺地蹲在雪中,感受雪的洁白、冬的肃穆,成为家乡雪景中一幅唯美的画面。
以麦子为主要产区的家乡,雪是财富。被雪覆盖的田园上,麦苗和雪亲切地耳语着,与村头河边高高扬起的苇花、冬阳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神奇的多彩油画。
家乡的雪承载了太多家乡的情、家乡的爱、家乡的记忆、家乡的梦,她不为悦人,不为恭色,折叠所有纯美的时光,行走在冬季的寒冷中,为春天的盎然暗含灵秀,纵然倾尽一生,也要成为一年开篇最美的独秀一枝。
如果说留白是最美的风景,那么家乡的雪,是流年转身中的那一抹留白。
作者简介:
孙晓娟,笔名莫小语,喜欢业余时间采撷文字,在一字一句中涂描心中的意境,咀嚼品味文字的甘甜如饴,正如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益溢于海。”
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委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协理事,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2019 世界华语诗王争霸赛亚军获得者;中国新诗百年征文大赛100位城市文学影响力诗人;“龙盟爱心梦影回廊”诗词歌赋优秀作品百强铜奖获得者。出版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诗歌著作《金色的阳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