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脚下的希望学校
( 上 篇 )
—— 刘湘宁
百里龙山,峰峦叠嶂,古木参天,翠竹飘香,山林秀美,景色迷人。
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龙山采药炼丹,为民造福,被后人铭记。
就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在新邵、邵东、涟源三县交界的龙山脚下,依山伴水、三面环山的宝库
中,一座寄宿制的乡村初级中学生机勃勃,引人注目。

与太芝庙中学结缘,向该校的贫困学子送去一份爱心,是资江学校12班的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质朴之举。
前些年,我班同学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太芝庙中学尚有许多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学生,因受当地闭塞环境和落后经济的影响,家庭非常贫穷。
登记在册的国家级贫困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超过了30%。
家庭的贫困,给正在接受初级教育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班的老同学们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怀着一颗慈善的爱心,自发地对接太芝庙中学,向贫困学生伸出援手,尽力去帮助那些贫困学生。解决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最基本的生活困难,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完成学业。
尽管同学们已是清一色退休的老同志,而且很多同学自身也生活俭朴,但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帮助,他们还是千方百计地来做好这件事。
他们向居住在长沙、广州等地的同学发起邀请,希望更多的同学利用现存的社会资源,动员更多更大的力量,加入到这场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得知消息,我第一时间加入了同学们的行列。
个人的能力有限,我宣传和发动了长沙市隆平高科技园非公企业200多名党员和企业家,并带着他们的爱心,一同走进了太芝庙镇初级中学。
第一次去太芝庙中学,是2018年的9月。
我从娄底的杨市收费站下高速,在罗征宇同学的陪同下,翻山越岭。
经历下山又上山的折腾,穿过片片树林竹海,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终于看到山坳里出现的小镇,和坐落在小镇上的太芝庙镇初级中学。
由于长时间没走山路,我和同行的两位王总都出现头晕脑胀、腰背酸痛等不适现象。我在心里打鼓,对这座位于大山深处、将要与我们产生关联,龙山脚下的学校心存畏惧。
太芝庙初级中学现有学生780人,其中寄宿生650人,留守儿童310人,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255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2.69 %。
该校地处偏僻山区,办学条件艰苦。山区的环境导致无经济来源,决定了它的贫穷。尤其是2005年5月那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让本来就贫穷的太芝庙乡,尤其是家住大山深处的贫困学生更加雪上加霜。
16年前,在突发而来的暴雨中,洪水象一只巨大的猛兽,无情地撕裂大山的身躯,山洪从被撕裂的山体中倾泻而来。数十间房屋被冲垮,90余人在洪灾中遇难。
7名乡干部在组织群众撤离时被洪水冲走,仅1人获救,6人遇难。
但犹如有山神保佑,洪水从太芝庙中学东侧势不可当地席卷而过,人兽和房屋被无情的洪水呼啸掠走,而学校那依山而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却安然无恙。
就是这样一所饱经沧桑,历尽艰险的学校,灾后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近年来更是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教学及各项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至今,连续10年在全县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中名列前茅,教育质量在全县40所中学中稳居前五名。
太芝庙中学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关注,除了这里有一批数量相当的学生家庭仍处在贫困之中,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外,更令人敬重的,是学校领导和老师那种扎根山区,献身山区教育的精神。
时任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谢立新,这位从湖南大学邵阳分校毕业,在校曾任学生会主席的他,毕业后放弃了留校留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太芝庙乡,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8个春秋。
用行动书写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演绎了在贫困山区教育舞台上的传奇与精彩。
现任校长陈掌政,热心教育管理改革,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同类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本校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去。
更引以为豪的是学校有一个爱岗敬业、进取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他们以校为家,以教为荣,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事业上;他们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把培育学生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
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太芝庙中学的教学成就,是他们让太芝庙中学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魏巍龙山脚下,耸立起一座教书育人的丰碑,赢得了湘中大地的一片赞誉。
这次来到太芝庙中学,我们带着长沙隆平高科技园非公企业18个党支部和200多名共产党员、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嘱托,把他们对贫困山区学生的一片爱心,传递到受捐助的24名贫困学生的心中。
我们以捐助者的身份来到学校,而学校给我们展现的是学生那种淳朴坚强、诚实有礼、纪律严明、充满活力,好学上进的精神风貌。
中午开餐时,我们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在不到100平方米的食堂里,700多名学生排队入厅分7批用餐,35分钟用餐完毕,平均每批学生用餐时间不超过5分钟,速度和秩序可与部队战士媲美。
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们进餐前,按照顺序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洪亮的“口号”。哦,那其实不是口号,而是在齐声背诵古诗和毛主席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学生们的举动让我们震惊,“城里的学校好久没看到这种现象了”,难怪他们能在新邵县举办的诗词比赛中夺得冠军。同行的书记们纷纷赞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梁启超先生的散文诗句成为太芝庙中学同学们自勉和进取的动力!
此时我也醒悟,这难道不也是在勉励我们这些对扶贫助学已有行动的共产党员、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吗?
我相信,有品德高尚、性格坚强的同学们少年立志,有优秀教师团队的传智授德,这所学校就一定被寄予期望。如果再加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学校的明天就更加充满希望!
离别太芝庙,再回首这座三面环山的学校,不禁由衷地赞叹这所学校的风水龙脉,背靠的龙山是那样挺拔秀美,东西的山峦连绵起伏、富有朝气,校门前那条涓涓流过的河水,润育着这里的人们,保育着他们的安宁。
同行的一位书记大声地对我说:“我预言这所学校培养的孩子,二三十年以后,一定会出现将军或省部级干部的优秀人物”!
虽然这只是他的预言,但是我相信,也期望梦想成真!
加油,贫困山区的希望学校!
修改于二○二一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