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星云嘉年华的红蚁们
董仁威/文
--------------

中国科幻红蚁方阵的头部诸“红蚁”(左起:陈楸帆、李鹏、吴岩、姚海军、何夕、韩松、董仁威、刘慈欣、王晋康、甘伟康)
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中,有一只由科幻美术家金霖辉用废钢铁制作的工艺美术品——红蚁。它是那些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科幻志愿者的象征。时光幻象公司制作了红蚁勋章,以奖励那些为科幻星云奖活动作出贡献的志愿者。
轰轰烈烈的首届、二届少儿科幻星云奖嘉年华和十二届华语科幻嘉年华落下了帷幕。但是,那些“红蚁“的形象,却在我的脑海里翻滚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首先,我想到的,是两年中在幕后殚精竭虑的三奖组委会、推委会、评委会。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是杨鹏、二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主席是刘慈欣,12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主席是陈楸帆、新星奖推选委员会主席是韩松。他们在秘书长阿贤、三丰的配合下,领导200多名科幻人进行了繁忙的提名、推荐选举、评审三阶段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认真、专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才使许多优秀作品、优秀作家被从成千上万的出版物、期刊中淘了出来,给这些作品、作家加冕,把他们推向大众,推向市场,推动中国科幻事业和产业发展,也使我们的科幻星云奖有了越来越大的公信力、影响力,成为中国公认的最重要的两个科幻奖项之一,并走向世界,开始有了世界影响力。
创造有世界公信力、影响力的权威科幻奖项,评审工作是其最重要的内涵,但是,外包装也很重要。通过科幻星云奖嘉年华这个外包装,让获奖作品与作家传播至全中国和全世界,不断推出中国科幻之星,是不亚于评审工作重要性的另一半。
然而,举办有影响力的嘉年华,是要有资金支持的。十二年来,一批企业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加入红蚁队伍,赞助承办科幻星云奖嘉年华,一届有付胜,二届、三届有高辉和四川科技馆,四届有希望出版社和百度,五届有果壳,六届有古敏,七至十一届有新华网和壹天,十二届有海南壹天视界。在招商引资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石以、姚予疆,功不可没。

(海南壹天视界董事长甘伟康)
在这些企业界的红蚁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海南壹天视界的董事长甘伟康。他克服了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手承办了连续六届的星云奖嘉年华,他为首的海南壹天视界董事会出资,并引来泸州老窖、重百集团等赞助。他是中国助华语星云奖取得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红蚁第一人。
还有清大紫育、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等许多活动赞助者也功不可没。

红蚁方阵大将阿贤、董晶(最左阿贤、最右董晶)
与甘总并列红蚁第一人的是我的忠实助理、两会秘书长阿贤,在重庆筹备和举办两会十天中,他很少与我碰面,也很少在公众面前露头。可是,在这十天的两会中的十个活动,每个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我同他半年前就开始日日夜夜为两会作准备,前后写了十几万字的工作手册。开会前这几天,千头万绪,都集中在阿贤那里,累得快要崩溃,吃了许多救心丸。从重庆回来,他就失踪了,急得我不行。今天,苏醒过来的阿贤,第一时间给我发函,说:“董老师好!这两天我刚缓过来,前几天身体状况非常糟糕,活动结束之后回成都瘫睡了很久,确实没精力看手机、回信息、接电话。目前正在省医院看病做检查,下周一办公室见。“
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好兄弟,阿贤,好好休息,调养身体,准备再战。中国科幻离不开你。
我们用很少的人,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除了企业界的红蚁外,还要靠科幻志愿者这半边天。跟随我们几届的红蚁李雷、刘明亮、翁雨桥,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有,我历届嘉年华活动的助手,担任一届、二届、三届科幻星云奖总指挥的董晶、总导演的程婧波,还有李庆雯、杨枫等,三届至六届担任总指挥的孙悦,七届至十二届的总指挥阿贤,以及12届联合总指挥董晶,都是站在前排的红蚁。
时光幻象的办公室主任陈丽萍,默默无闻地担负起多届星云奖的接待工作,任劳任怨,也是一只可爱的红蚁。
其实,最大的红蚁还是与我一起创办了华语星云奖的姚海军、吴岩两位好兄弟,我们与中国当代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以及更新代代表作家陈楸帆、江波,以及阿贤、三丰,还有少儿科幻三剑客马传思、超侠、陆杨,组成了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核心团队,是红蚁大军的头部方阵。
还有宣传口的红蚁们,新华社、中国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新浪微博、重报集团、上游新闻、锦观、知乎、未来局,许多媒体每年星云奖嘉年华,均会作最大力度的报道。今年,仅仅是新浪微博,微博话题达2000万,直播累计观看人数450万,创下新高。
挂一漏万,还有很多的红蚁,包括老中青三代的科幻作家、评论家、学者、编辑出版家、美术家、翻译家,时光幻象各地联络站的负责人,都是最优秀的科幻志愿者,最美的红蚁,没有一一列举。
红蚁万岁!红蚁精神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