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农民的命;牛棚,是牛的命。农村人住的房子和牛棚是分开的,不像猪圈、鸭笼一样靠近烟火之处。牛棚的价值是给牛提供住宿,农民远远看到牛棚,悬着的心才能落地。
福平,字同安,是洪一的土著人。洪一位于湖北与江西的交界处,是一片充满红色气息的土地。山多路少是挡在像福平一样的深山农民走出去的拦路虎。在青山绿水之间,贫穷也是这个地方的真实写照。
福平家有一头深黑色的耕牛,它是全家吃饭的家伙。在夏秋农忙的时候,福平和牛奔波在耕地和牛棚之间,去干活的时候,福平在前头,牛在后头。回来的时候,牛在前头,福平在后头。农闲时,福平总要牵着黑牛去自家荒田吃草。除了和自家人呆的时间,其余的都交付给这黑牛了。
福平插着手,注视着这稀罕物,眼神中没有以往的踏实了,更多的是焦虑 ,额头上的“劳命”纹像深壑一般,带给人窒息的感觉,他的秃头和荒地有的一拼,都打不出粮食来。昨晚,老天爷不给老实人饭吃,突降了冰雹,一顿稀里哗啦地乱打,黑牛的角被打掉了一截,隔着两三亩地也能瞧见这只“独角兽”的怪诞,但它似乎全然不知,低着头吃草,时不时伸出黑色长条的舌头,或者摇摇头,以作驱赶蚊蝇的最后一点反抗。
福平正为重建牛棚的事发愁呢!说到这个牛棚,还有一段心酸事呢!福平是乡里远近闻名的老实人,用他老婆子的话来说:“就算别人把手指头伸进他的嘴巴里,他也不会咬下去。” 福平的牛棚坐北朝南,又离牛草近,这样的优势成就了牛棚,养出来的牛几乎没有得过什么重病,而且可以耕耘上百亩稻田。这样的好处被村里蓝菊嫂羡慕 。
蓝菊嫂是一个寡妇,丈夫四年前得了肠癌,最后因疼得受不了,选择了安乐死,丢下四个女儿咽下了自己最后一口气。生活的“风霜”让这个四十多岁妇女变得“机警”,懂得如何向生活索取自己和四个女儿的一杯羹。虽是女儿身,但和村里男人一样,早晚和牛呆在一起。蓝菊嫂家的牛棚是用稻草盖起来的,加上地势低洼,所以养不出来健壮的牛。她把眼光放到了福平的牛棚上。她想把福平这块地基抢过来,这样就能在地里打出更多的粮食,自己的孩子也就可以吃好点、穿好点,上学的时候,也就可以更上心。
这天,蓝菊嫂向福平提出:“我在牛头山的那块地换你的牛棚地基。”福平一听,急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冒出几个字:“不行,不行。”蓝菊嫂用手指着他的头,:“你同安占了这么多年,你心里安吗?”福平咬着牙齿,嘴巴发出咯咯的声音,他很气愤,确又说不出任何能说服这个“不速之客”的话来。福平万般无奈 ,只能去村委会找“张大眼镜”,如果不是发生这件事,他兴许一辈子都不会和“张大眼镜”说一句话。
“张大眼镜”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别听村里人都叫他“张大眼镜”,他可不戴眼镜。他是大学生,胸中有点墨水,村里人印象中的大学生总是戴着一双大大的眼镜,所以很多村民还没看到本人,就给他取了这个外号。他个子不高,但人小精悍,做事踏实。
福平赶到村委会,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用哽咽的嗓门说:“张书记,你可得帮我做主呀,蓝菊那个婆娘要抢我的牛棚地基,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她现在正准备掀我的牛棚。”听完后,“张大眼镜”连忙拉着福平往后山赶去 。说时迟,那时快,张书记大声说:“耙下留棚!”蓝菊嫂惊到了,她从没想到这件事能惊到“村里”去,一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她,联想到旧社会“民斗不过官”,突然失声哭了出来。“张大眼镜”看出来蓝菊嫂的无措,对她说道:“你知道这个违法了吗?别人的财产不能强抢。”听到这话,她哭得更惨了,嘴里一直说自己命苦,丧夫,女儿多,只能这样做,才能把日子过好。凄厉的哭声打动了福平,福平说:“她也不容易,书记你就饶过她一次吧!”说这话的时候,福平没有一点的做作,他深知一个人养五六个人的辛苦。张书记赶忙安慰蓝菊嫂说:“村里有相关的扶贫政策,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像你这样的情况,是符合条件的。”
蓝菊嫂看到福平的宽厚和书记对自己的照顾,认识到做错了,说道:“福平哥,我这次真的不对,……”福平:“好了 ,什么都别说了,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人握手言和了,这次风波终于平息了下去。事后,蓝菊嫂家拿到了低保,一家人生活得到了改善。福平念到:“还是跟着共产党好呀,帮我保住了牛棚,还帮助劳苦大众”,说着说着眼角泛起了泪珠。
“这次冰雹灾害怎么熬过去呀!”福平紧皱眉头,一点又一点地拾起被打碎的瓦片,嘴巴里呼出蘸着“唉”字的气。“老福啊!老福。”哦,原来是张书记,他拿着他破皮的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本叫“洪一乡灾害审计本”,问道:“福平,你家这次受损多少,上报给我。”“除了收成,还有就是这个牛棚了。”福平说道。张书记一边听一边记录着,随后说道:“老福,就等好消息吧!”卖着关子 ,就摇摇手走了。
事后,村里来了灾害救助金,还有一份牛棚规划图。福平来到村委会宣传栏,看着规划图,政府为全村人修建了集体牛棚。集体牛棚是用石砖水泥做的,再也不怕冰雹了,而村里的散户牛棚则被拆了 ,地基留下来作有用的事。福平家的牛棚地基和后山空地一起用来建造了学校,模糊中,福平看到了自家的孩子,蓝菊嫂家的孩子还有全村的孩子在新建的校园嘻戏着,也似乎听见了几声读书声,更想到了从这里出去的大学生建设好了洪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