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仰望着那尊雕像
文/弈仙
冀东有一座浴火重生的新城
城中有一座“大钊公园”
李大钊先生的巨型雕像
就矗立在园中幽静的湖边
一个霞光满天的清晨
我来到先生雕像面前
深深地鞠上一躬
献上一束清香的石斛兰
我用目光抚摸着先生的脸
凝视着那炯炯有神的双眼
思绪带我穿越了时空
历史被掀开了尘封的门帘
在那1915年的冬天
中国的天空
昏沉暗淡
国运多舛
军阀混战
袁世凯为了早日坐上“龙椅”
竟然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
丧权辱国的条款
正在日本留学的先生
闻讯拍案而起
长啸怒发冲冠
一篇《警告全国父老书》
洋洋洒洒
如刀似剑
揭露了袁贼卖国求荣的嘴脸
戳穿了倭寇的本性和贪婪
从此,四亿五千万同胞
见证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旗手”
一个“舍得一身剐”的斗士
为了民众的觉醒
战斗正酣
“新文化运动”
“反帝反封建”
一颗颗火种
燃烧着那片荒原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诠释了“十月革命”宏伟的画卷
作为“中共”首席代表
出席了共产国际的“五大”①
使中国革命的小船
找到了五洲通衢的航线
《晨钟报》传播着信仰
《新青年》鞭挞着黑暗
铁肩担道义,
道义就是民族解放的重担
妙手著文章
文章就是真理光芒的新篇
巨笔如椽
所向披靡
让军阀们恼怒
让统治者震颤
1927年4月6日那天
白色恐怖席卷着北京
笼罩在苏联驻华使馆
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先生
连同八十余名中共党员
壮士身陷囹圄
英雄大义凛然
4月28日
是最为血腥的一天
二十名革命者英勇就义
年仅三十八岁的革命先驱
一腔热血抛撒在绞刑架前
“绝无人迹处,
空山响流泉”②
先生,不会走远
先生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都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感
先生对亿万父老乡亲
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恋
一尊雕像
令我仰望了
许久许久
我看到了先生从容地散步在花草林间
还是那儒雅质朴的神采
还是那件深蓝色的长衫
①共产国际第5次代表大会,在苏联召开。
②摘自李大钊《山中即景》一诗。
作者简介:弈仙,本名苏惠平。唐山十五中六七届毕业下乡丰南。河北大学毕业,在唐钢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喜欢文学,偶有诗文散见于媒体。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