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广东作家陈中希老师的佳作《应该》外一篇「飘舞的剑」(1011辑)
应该
评论/陈中希
人的一生面对两大考验,即那些是应该做的事,那些是不应该做的事。而随着两者此消彼长的比例的变化,足以看到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财商的高与低。
三观往往影响人们在分配应该和不应该时的比重。对于出生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有人会认为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福祉,父母应该为他们做足一生的保护与保障。
一旦这种应该得不到满足,不应该做的事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和增加。表现在叛逆、烦躁、抑郁、自虐等人性上。表现在攀比、争斗、犯罪等行为上。
另一种情形,一些人对别人的礼貌与善意、扶助与付出,认为是应该的,甚至一句多谢回礼都没有。而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与恩赐,天趣盎然起来。从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感恩回馈。
缺失的道德礼仪教育和现代历史教育,人的自律修养跟不上去,是造成这种极不正常极不协调的社交关系的重要原因。
正由于有七十年的社会稳定繁荣,我们很多人都在甜水里泡大。无数英雄先烈的生命付出,无数前辈的艰辛开拓,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祖国大地上每一寸土壤都是由先烈和先辈的血肉灌注,就凭这一点,足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感激流涕。难道这些丰功伟绩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吗?你就应该去享受吗?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建立平等的、对等的、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并非是只有一方付出,另一方只享受。
马克思说过,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沒有无义务的权利。对等关系往往更象一种交易,通过两人交换求得平等。
有一年,在我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司里,来了一位外省某企业的老板。他们想在顺德投资做实业,找我咨询本地有关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及可行性预判等。公司刚开设此项业务,仍未明确收费标准。但我仍详细地一一作了回答。客人很满意,临行前,他拉着我,一定要请我饮酒吃饭,并问我:“你们的咨询费,是按小时收费,还是按次收费?"我笑着答道:"你们也不容易,这次不收贵,下次才收吧,就权当交个朋友。"
我之所以不收这位老板的咨询费,是欣赏他对行规的理解和诚信,懂得感恩与回馈。
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当一个人的自律修养提高后,他才会懂得更多的应该,懂得如何减少许多不应该。维系人的社会关系,也只能建立在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如果人连羊羔跪哺,乌鸦反哺的感恩之心都没有,那么,我们离“礼崩乐坏"的沉沦社会就不远了。如此,每个人都别想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2021年10月26日
年龄差距并非是沟通的障碍
评论/陈中希
人的关系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 众所周知,人的关系经历相遇,相识,相知阶段而成为朋友,又承上启下经历了相恋,相爱,相守而成为夫妻。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在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出选择,要么确立为朋友关系,要么确立为合作关系,要么确立为婚姻关系。 对三观不合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包容理解,同样可以确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即使三观吻合,也需要坦诚相待,相互包容,才能保障这些关系的致远恒久。
而然,很多人将男女之别,身份地位不同,年龄差距看成是确立人际正常关系的主要障碍。采取回避、拒绝态度或被动的沟通形式,从而拉开与这些人的社交距离。无疑给本来就人情冷漠的社会形态雪上加霜。
当今社会,年青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新思维、新意念、新创作远比老年人丰富得多,老年人须然有许多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但缺乏对新信息、新思维的吸收能力,缺乏创新思想和创造力。呈现一种思想保守、自我封闭状态。
我们常见到到,在超市,老年人因购买商品结算时被拒收现金而大吵大闹; 个别老年人在公交车上,理所当然地要年青人让座。一不合意,甚至动手抢座;
一些老年人以长辈自居,坐而论道。不能与晚辈平起平坐,互敬互动;
一些老年人纵容儿孙扰乱公共秩序,个别老年人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处撒尿。
一些年青人,不肯吸收进先辈的经验和教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轻狂。
一些少年人,不愿意听祖先的过去经历,不接受父母教导,桀骜不羁,屡屡出问题…… 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一种极不协调的社会不文明现象,表现出一种物化的年龄差别,更是缺乏人间之大爱、理解与宽容。
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又日:“敏以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乃为中国儒教之大圣,礼教之先祖,都能包容于天下,不拘一格地请教比他地位低得多的人。2000多年后,孔子的思想理念在当今社会教化中仍然熠熠生辉,具有现代教育意义。
在我的若干个微信群中,并不存在年龄差距,只有三观的差距,只有”和而不同”,只有人间大爱、只有“不耻下问”的包容理解。
在这些微信群中,既有各个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又有不同年龄段的人。同一微信群中,有的微友才20多岁,有的微友40多岁、50多岁,有的微友70岁。如果将年龄小的和年龄大相比较,也就成了“忘年之交”了。就如1300年前一样,唐诗的前辈贺知章和晚辈诗人李白相差42岁,却成为忘年交的好朋友一样。
自然界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本来不应该存在沟通的障碍。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够,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存在缺陷,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从而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一个个的沟通屏障。
只有树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建立“仁、义、礼、智丶信”的五常信念,必然能冲破一切各种差别造成的沟通障碍,让自己成为无障碍自由人,翱翔于美好生活的天地间。
多年来,我喜欢认识不同行业的朋友,结识不同身份的挚友。他们也许是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也许是公司工厂的董事长,也许是服装店、攴饮店、地摊的老板,也许是医生、律师和打工一族……在我心目中,根本不存在沟通障碍。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双方交流畅顺,畅所欲言。总能在舒坦愉快中结成不同形式的朋友关系。
外孙女今年才3岁多,当她们一家人周未到来聚会时,外孙女有什么需要,从不会让父母或家姐帮她做事,总是要我这个外公帮忙。她甚至贴近我的耳边,讲悄悄话,说姐姐的不是、说自己受的“气”。这都与我平时对她的平等相待,对等沟通有直接关系。当然,外孙女说的悄悄话如有不对,我也会及时纠正。
可见,年龄差距、辈分差别,并非是人与人沟通的障碍。而是人的心理距离、人为隔阂和认知上差别,才是造成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代沟问题。 2020年9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