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前湖党支部建国前老党员张月芳
张月芳,女,汉族,1928年6月生,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兰山区李官镇云泊湖社区前湖村人。
张月芳出生在贫苦家庭,从小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日本鬼子的欺凌,她的父亲就死在鬼子屠刀之下,母亲领着她流落异乡改嫁,这时她才14岁。
1943年,她面对黑暗的压迫,外族的入侵,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时她已是武家庄村的儿童团小队长,她积极参加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当时的区小队武书记经常带着她参加一些活动,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1944年11月,由于她工作认真积极,表现突出,能出色的完成区小队交给她的各项任务,经武书记介绍,组织考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后,她积极投入到革命工作中,组织青年妇女筹备支前物资,做军鞋、烙煎饼、送军粮。到前线抬担架、救伤员,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她是在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女共产党员。

1946年,经领导介绍嫁给了邻村的丁学生同志,从而成为了革命的伴侣。丈夫在她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产党,丈夫当了游击队长,她是妇救会长,建立了革命家庭,与革命群众一道,开展了反剥削反压迫运动,当时的前湖村是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丈夫率游击队在前方参战,她在后方率百姓支援,她三天三夜都没合眼,在送军粮返回途中,突然前面一位游击队员抬着担架受了伤险些摔倒,她不顾一切,立马将双手接过他的担架,硬撑着前行,裹着的小脚都磨破了,也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在这次战斗中,她丈夫被敌人的子弹打断了腰间的烟袋杆子,受了重伤,险些要了命,她也没顾得上看望他。她本人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和饥饿,昏倒在垛庄山下,经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苏醒后,仍不顾生命安危,继续工作,直至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她获得了“支前模范”称号。
1948年至1949年期间,她任村里的支部成员和妇救会长,跟随大队、小队组织群众突围,先后在马牧池、界湖、柴山、陡山、莒县、李官、仙子峪、石家屯等地打游击战,同当地的恶霸地主、土匪、还乡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淮海战役中,动员青年男女参战和物资支援,并介绍了多名优秀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丈夫是村支部书记,她是支部成员和妇女主任,积极参加了恢复生产,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成立合作社等运动,逐步解决社员们的温饱生活。
在任村妇女主任以来,团结邻里,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群众的好评。
1972年,因丈夫调到社办企业工作,家中老小需要照顾,加上身体不好等原因,组织安排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退伍不退色,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本色,教育子女们一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只有共产党,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儿子、孙子都是共产党员。


兰山区宋副区长,李官镇党委书记王茂龙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慰问抗日前老党员张月芳,送来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党员会议,按时交纳党费。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中国的各行各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伟大的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对她来说,不忘初心跟党走,一片冰心在玉壶,始终是她无悔的选择!


主编简介:
徐守玺,笔名杏坛斋主,山东临沂人。诗词作品在《欧洲龙吟诗社》巴黎《欧华文艺》《世界汉语文学》《兰亭诗画》等刋物发表。曾获山东省诗词大赛一等奖《华语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优秀奖《蝶恋花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二等奖。著有《沂蒙词韵》《漫步五洲湖》等作品。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兰山作协顾问、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