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52)
读陈毅《梅岭三章》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入党。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后参加南昌起义部队。1928年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和朱德一起率部上井冈山。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中共第四军军委书记、红四军前委书记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军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撤出苏区时,留下的红军和游击队约1.6万人。此时,陈毅正忍受着剧烈的伤痛,他与中央苏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项英率部策应、掩护主力红军长征后,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三年间,整个苏区被屠杀的红军家属竟达80万人。
1935年3月底,项英、陈毅等率领约300人,到达赣粤边油山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梅岭:即大庾岭,五岭之一,海拔1000米左右,东部高峰油山海拔1073米。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押解(jiè)北上途经梅岭绝食不死,作诗《南安军》,有“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之句。
三年游击战争中,项、陈所部在人烟罕见的荒山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陈毅创(chuāng)伤复发的剧痛和极度的饥饿常常令他感到濒临死亡,这位诗人将军、开国元帅能够生存下来,无论在革命者的意志上,还是在人类生存的极限上,都是一个奇迹。他幻想过到另外一个世界里与他的烈士同志们相聚,去继续实现理想: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大意是:
1936年冬天,梅岭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突破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zhào)集已经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将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这组壮烈诗篇,表达了共产党人面对异常艰难的斗争形势乃至牺牲,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感而得句:
血濡铁骨作三章,
堪比秋空皓月光。
戎马生涯甘赴死,
诗人将帅赋铿锵。
(2021年5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