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院·祖屋
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小院,虽然是茅草房,却承载着儿时甜蜜而快乐的记忆。那时虽然清贫,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姐妹,还有未出嫁的五姑,一大家子其乐融融。那时的院子据说是从一个地主家买过来的,傍水顺山,正南偏东30度,属于中国传统式建筑。房盖是两架油松木柁,若干茶碗口粗的椽子承负着上面的茅草。窗户是类似于现代镂空卯榫结构的工艺。门前是一条小河,房后面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榆树。也许是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溺爱,还有姐姐因带我不经意的粗心偶尔遭到父母的训斥,那座温馨的小院始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搬迁到小镇后,总想拥有一座精致的绿色葱茏的小院。早上踏着晶莹的露珠,除草摘菜;中午,躺在树荫下的摇椅上,让清凉的微风吹拂在脸上,遥望长空下的暖阳、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晚上,仰望深邃夜空下的点点繁星,倾听童年才有的久违的蛐蛐叫声。
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朋友把他两处院子其中的一处转给了我。院子不小,将近一亩地,经过重新设计施工,终于修葺完成,可以算作精美。主房四间,厢房五间,客厅卧室卫生间、独立厨房、茶室一应俱全。小院里有竞相开放的鲜花,新鲜可口的蔬菜,郁郁葱葱的杏树、枣树、苹果树,有懒洋洋晒太阳的猫咪,追逐打闹的小狗。满园春色,瓜果飘香。
踏入小院,城市的喧嚣和人世间的纷扰烦恼都抛之脑外,在这个小院总是期盼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夜晚,吹着夏日里的阵阵凉风,风清气爽,怡然自得。即使没有风的日子,还有云的守候;没有月亮的夜晚,还有星星的陪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台阶上,任刻骨的思念萦绕心间。
虽然这座小院比祖屋要强不知多少倍,但我的内心仍然感觉缺少什么,没有从小院的落成找到预想的完美和快乐。我已经不再是童年的我,没有了那份纯粹、天真和快乐。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我无暇顾及这个小院,偶尔踏足犹如匆匆过客。
我们的根仍然在故乡的祖屋和那片沃土。虽然那里是我们曾经拼命要逃离的地方,但那里有母亲慈祥的目光,全家老少聚集一堂;那里有父亲的谆谆教诲,是我人生的起点,我的事业在那里起航。故乡和祖屋就像被遗忘在尘世的一束光,照亮城里人的胸膛。城市接纳了人的身体,却捆绑了人的灵魂。一间祖屋安放了一生的回忆,是生活快乐幸福的源泉。现在的小院寄托着对往事的追忆,满载着对乡土亲人的思念。
写完以上文字,恰好是白露时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又一次体味到真正的生活不是去追寻远方,而是把眼前活出诗意。站在中天御园办公楼上眺望,远山空濛,秋天的风、悠悠的白云、南归的大雁,让我沉醉,遐想……

耿喜武 中共党员,中文系专科毕业,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曾在《人民文学》《都市报》及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几十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