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瑞义,福建惠安人、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厦门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厦门市政协委员、香港诗词学会荣誉会长,香港诗词文艺协会顾问、福建诗词学会特邀理事。著有《帚珍集》、《帚珍集(续)》、《帚珍集(三)》。
一、
風高楓葉艷,野曠暮雲低。
千里歸秋雁,孤懷憶雪泥。
冰霜知翠柏,歲月逐長溪。
坐愛霞橫嶺,何愁日落西。
二、
獨吟何愜意,闲坐看飛霞。
山抱冰盤去,雲浮竹影斜。
風清搖桂樹,稻熟醉农家。
秋老無須慮,天寒自煮茶。
柳迪赏析: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自然界走向萧肃的季节,秋天独有的魅力,丰富的色彩,总能让诗人涌起无限诗情。从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来看,写晚秋的诗歌一般都从悲伤着眼,悲秋因而成为中国特有的古典文学主題之一,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悲秋诗词中的经典。时至深秋,蔡瑞義先生有感而发,写就了一组五律《晚秋》,其立意一反悲秋之消沉,读罢让人眼前一亮。
先看第一首。首联“风高”“野旷”一写天空之爽朗,一写大地之无垠,景语起笔。写”枫叶艳“而不是赤,色彩更加夺目绚丽,此句即为全诗定下明朗向上的基调。颔联”千里”与“孤怀”工对,秋天气候渐渐寒冷,大雁南飞,秋雁归明写大雁南回过冬,暗写诗人想念家乡。“雪泥”是成语雪泥鸿爪的缩写,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一般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忆雪泥”写诗人面对时节变化,回忆自己的周遭过往,思考人生。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出句写面,对句写点,点面和谐地统一在颔联中。颈联接着承句,进一步描绘晚秋美景,气候的严寒只会让松柏更加翠绿,而人的衰老不是老朽,它更是一个成熟智慧的过程。此联“知”与“逐”字对仗,知是认识力,逐是行动力,知行统一,这二字已见诗人用字之考究。
尾联抒情。登高岭上,面对无边的晚霞,诗人心旷神怡,一个“坐”字尽写诗人欣赏晚霞时之从容,之悠闲。太阳要下山了,诗人一反古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消极心理,一声“何愁日落西”反问作结,在语气上更显坚定和乐观。
再看第二首。与第一首以景语起兴不同,这一首以抒情感叹开头。“独吟”还“惬意”,中间加一个程度副词“何”来修饰,诗人赏秋之态显得何其潇洒。“闲坐看飞霞”交待赏秋的地点时间,此句也顺承了第一首的结句。颔联充满了诗情画意,下笔生动。“冰盘”二字很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写香菱学诗去找黛玉,黛玉写道:“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冰盘喻指月亮。“山抱冰盘去”,一个抱字写得豪放开阔。“云浮竹影斜”,一个浮字写得悠闲灵气。颈联再深入拓展秋日景观。桂花在中国文学中是一种意象,象征着美好事物,“金风摇桂树”写出了诗人对面前美好事物的欢喜,对句“稻熟醉农家”将画面拉开拉远,田野里正在丰收的景象不仅醉了农家,更醉了诗人。此联立见作者情怀境界,原来赏秋时还不忘惜农怜农,此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结句抒怀,"秋老无须虑",一方面肯定了秋去冬来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用正面肯定的语气阐明诗人对待晚秋的态度:无须忧虑!“天寒自煮茶”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无须虑”。在料峭寒冷的天气里,虽然万物看似萧条,不再悦目,但通过修身养性,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我们一样可以把秋天过成美丽的春天。正如毛泽东1929年重阳节,在福建上杭小住时写的《采桑子.重阳》中的那句名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乐观者眼里,深秋更有魅力,因为恶劣的环境更能让人奋进。
总的来看,这两首五律,既可以单独成篇,又可以互为补充。诗人调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勾画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晚秋画卷,它明净,浓郁,艳丽,热烈,人融景中,韵致无穷。诗言志,诗歌是作者个人心境的写照,诗人逢秋而不悲,反而通过登高望远谱写出了一首秋天的赞歌,这是一种意境的高远和豁达。这組诗堪为佳构,值得品鉴和学习!
紫荆诗刊编委
郑清健 左泽亮 陈亚洲 陈超 郑筱茵 曹元华 朱丽慧 李钰连 玄鲁鲁 姚雁丰 陈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