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46)
风云才俊看今朝
——读毛主席《沁园春•雪》
作者:虎跳峡、月亮泉
诵读:月亮泉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1935年6月中旬,在日本胁迫下,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整个华北危在旦夕。1936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东征。
同年2月,红一方面军即将东渡黄河进入晋西时,毛主席在陕西清涧写成《沁园春•雪》。还有一种说法,是同年毛主席率红军渡黄河东征,于山西石楼县境内写成。
词上阕写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静中写动、视通万里、妙笔铺陈、大气包举。
下阕从对祖国山河的感叹,引出历史人物,赞美今朝革命英雄,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与胸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指点江山、汪洋恣肆。
全词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突出体现了诗人词风的雄健豪迈。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挥洒自如、一泻千里。合律入韵,却又好像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意象表达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更从词境中表达出新的精神世界。
诗人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先生有诗相送并索取诗作,毛主席遂手书此词赠他。柳亚子感慨:“中国有词以来第一首,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
就连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秘书长陈布雷也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多年来反复赏读这首《沁园春》,现概括读后感如下:
《风云才俊看今朝》
古来无数咏雪篇,
不乏佳句代代传:
河东“独钓寒江雪”,
右丞“开门雪满山”。
只有清寒境界美,
雄伟壮丽数沁园。
奇情壮采豪风显,
俯瞰(kàn)神州胸臆酣。
江山多娇引折脊,
内忧外患救坤乾。
橘子洲头问谁主,
欲缚苍龙在六盘。
东渡黄河驱倭寇,
风云才俊看今天。
大气磅礴诗情里,
激越慷慨字句间。
音韵朗朗胜珠玉,
情景相生眉眼前。
“河东”句:河东指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句出《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右丞”句:右丞指王维,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句出《冬晚对雪胡居士家》:“隔牖(yǒu)听惊竹,开门雪满山”。
(2015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