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43)
作者:虎跳峡
诵读:月亮泉
读瞿秋白烈士《赤潮曲》《无题》和狱中诗
《赤潮曲》
赤潮澎湃,
晓霞飞涌,
惊醒了
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
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
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
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
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
光华万丈涌。
这是一首歌词,由另一位共产党人许地山谱曲,发表于1923年《新青年》季刊第一期,是瞿秋白远眺共产主义的光芒,向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发出的热血呐喊与邀约。从中既能看到他作为我党先驱的高大形象,也能看到我党早期革命家的理想与襟怀。作品直接吸收了《国际歌》的表现方式,如同号角、闪电和枪弹,在革命群众中不胫(jìng)而走,广为传唱,被誉为中国的《国际歌》。
《无题》
近读《申报》“自由谈,”见有人说真正快乐的情死却是《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因此打油一首。
不向刀丛向舞楼,
摩登风气遍神州。
旧书摊畔新名士,
正为西门说自由。
此诗是1932年寄赠鲁迅两首诗中的一首,揭露了反动文人引诱青年腐化堕落逃避现实、对祖国前途漠不关心的阴谋,极尽讽刺。“不向刀丛”:指不去和敌人作斗争。
1935年,瞿秋白身陷囹圄,面对屠刀,备受屈辱,自知来日无多,作诗词以言志:
《浣溪沙》
廿(niàn)载浮沉万事空,
年华似水水流东,
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qī)迟芳草梦,
江城辜负落花风,
黄昏已近夕阳红。
《七绝》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qīn)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qǐ)思绕云山?
《偶成》
诗前小序:1935年6月17日,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yè),如置仙境。瞿日读唐人书,忽见‘夕阳明灭乱流中’,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pīng)十年事,
心持半偈(jì)万缘空。
此非词谶(chèn),乃狱中言志耳。
秋白绝笔.六月十八日
词谶(chèn):谓所作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
诗大意是:
在峰叠乱耸的群山中,夕阳忽隐忽现;落叶的沙沙声和寒泉的幽咽声交织一起延绵无尽,多么想永远听下去啊。
十年的孤独无依我已忍过来了;让我抱着还没有完整理解的理想和主义告别这个世界吧。伶俜:孤独;孤单。
这首绝笔诗,与韦应物、郎士元、杜甫三位唐朝诗人原诗有一定联系,但又赋予了新的创意,是一次再创作,是以学者和文人的方式向世界诀别的真言,充分显示了瞿秋白为革命献身的从容和对敌人残暴的轻蔑。
6月18日早晨,敌人从狱中带瞿秋白至中山公园照相后,向他出示了枪决的命令。他毫无惧色,说:“死是人生最大的休息。”“为中国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荣。”敌人问他有无遗言留下,他回答:“余尚有诗一首未录出。”当即返回囚室慨然绝书:
《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
且喜身无主。
眼底烟云过尽时,
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
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
第一个把《国际歌》正式译成中文的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走到罗汉岭一处草坪,他环顾四周,盘膝坐定,对刽子手说:“此地正好,开枪吧!”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从容就义,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诗词隽永笔如椽,
羸弱身躯斗志坚。
莫道文杰难负重,
丰碑万古后人瞻。
(2021年4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