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湖公园是中国广州市的一个公园,位於荔湾区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上支涌下游;西至黄沙大道;北至中山八路。历史上该地曾大量种植荔枝。公园建于1958年,总面积约27公顷,湖面占百分之六十二。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四个湖组成,游客可乘坐出租小艇、水上单车等游览。园内设有餐厅、茶座、舞厅及多种游乐设施,逐渐成为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荔湾湖公园是最能体现南国优雅柔美风情,以湖为主的公园。它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口,西至黄沙大道,北接中山八路。公园于1958年由群众义务开挖而成,面积约40万平方米,湖面约占2/3。1960年荔湾湖公园被正式命名,由前民盟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题写园名。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陲风景名胜的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上支涌下游;西至黄沙大道;北至中山八路。历史上此地曾广植荔枝,河涌交错,名园胜迹荟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至今附近仍保留不少古迹,有仁威庙、文塔、陈伯廉公馆、小画舫斋以及在公园内(原址)复建的清代名园海山仙馆。 公园建于1958年,总面积27.8公顷,湖面占60%。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经过40多年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绿草如茵,树木葱郁,亭台叠翠,曲桥卧波,湖光掩映,一派岭南水乡园林景致。 近年,按照广州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公园结合自身的发展和市、区对公园的要求,在原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完善规划和实施建设,在公园营造了多个生态区,提升了公园的生态质量和环境效益。 一、玉翠湖生态区: 保留现有中心草坪,调整、增加一些乔木品种,林下增加开花灌木及草木花卉,营造一定规模的生态群落,成为开阔、明亮、色彩艳丽的疏林生态中心景区。 湖岸修建亲水生态长廊,增设座椅,湖边种植水生植物。 二、西关风情岛生态区 1、南门内庭:西临荔枝湾风情街,外街是小画舫斋、陈廉伯公馆、荔湾博物馆,玉翠湖环抱内庭,面积4800M2。此区以西关风情作为基调建设,拆除了溜冰场及大型仿古火车等游乐项目,进行绿化造景,铺砌麻石地面、花岗岩广场,安装古色栏杆,满洲窗门,改造成充满浓郁西关风情的景区。 2、拾翠洲:拾翠洲是一片四面环水的小岛,为增加亲水空间,在小岛的北岸开辟了卵石滩和健康小径,铺砌透气的环保砖和旧枕木,调整绿化的品种和层次,营造成一片亚热带小丛林。 三、五秀湖疏林草地生态区 区内阳光充沛,波光粼粼,环境畅朗,视野开阔,植物景观层次分明,植物配植较接近自然生态,是公园较成功的景区。 重建清代名园海山仙馆位于五秀湖畔,四周湖面种有3000M2的荷花、睡莲。夏日,荷花竞放,湖光泛影,令人流连忘返。 四、荔湾涌 荔枝湾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是西关风情游览的主要景区。荔枝湾涌整治后,保留760米的明涌。其中,420米通过公园的如意湖区,直出珠江。整治后,两岸重新进行绿化规划,种植了荔枝树180多棵。2003年利用科研技术,移植30——100年树龄的荔枝树25棵于该涌两岸,成活率100%。不久之日,荔枝湾两岸将重现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旖旎风光。 荔湾湖公园以其独特的岭南水乡园林景观及西关传统文化内涵,日益成为群众喜爱的优美园林,是荔湾区人民情有独钟的绿化宝地。 二、开放时间 荔湾湖公园开放时间:6:00——22:30 荔湾湖公园售票时间:6:00——21:30 三、门票价格 公园门票全票:3元/张,半票:1.5元/张。 普通月票:15元,退休月票:4元。
4赞·1,470浏览2017-12-16
请介绍一下荔湾湖公园的历史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上支涌下游;西至黄沙大道;北至中山八路。历史上此地曾广植荔枝,河涌交错,名园胜迹荟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至今附近仍保留不少古迹,有仁威庙、文塔、陈伯廉公馆、小画舫斋以及一九九八年在公园内(原址)复建的清代名园海山仙馆。 公园建于一九五八年春,总面积27.8公顷,湖面占60%。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一个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日益成为群众喜爱的优美园林,是荔湾区人民情有独钟的绿化宝地,现每年进园人次950万人次,平均每天进园人次2.6万人次,其中又以老人居首位(均是优惠或免票进园)占进园人次的86%。 近两年,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乘着"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东风,公园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少因为资金缺乏而荒芜数年的地方,今天已随"一变"、"三变",而旧貌换新颜。 为充分利用荔枝湾丰富的人文景观,发展荔湾区商贸旅游事业。荔湾区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在公园五秀湖畔复建清代名园海山仙馆,海山仙馆设计融汇了中西建筑精华,更显新颖、别致,整座建筑与湖滨林木浑然一体,令人感觉面目一新。馆内常年举办各种花事、文化艺术展览。 荔枝湾素以景色优美,地方色彩浓厚而闻名遐尔。近数十年,由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荔湾涌逐步变成一条臭涌,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公园景观。一九九九年,荔湾涌列入市政府"一年一小变"的整治项目,经过整治的荔枝湾涌,截断了污水的流入,保留了公园段600米的明涌(沿涌可出珠江),涌两岸重新进行绿化规划,以种植荔枝为主,共种荔枝树200多棵,营造"一江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旖旎风光,并种上一定数量的岭南特色乡土树,如细叶榕、大叶榕、木棉、红花楹、龙船花等,使今日的荔枝湾既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具有现代园林的特色。 位于荔枝湾风情街的公园南门内庭,面积4800M2,西临荔枝湾风情街,玉翠湖环抱内庭,今年为配合荔湾区民俗民居风情区的建设,进行全面的改造,拆除溜冰场及大型仿古火车等游乐项目,维坡填土进行绿化造景,并铺砌花岗岩广场,安装古色栏杆,满洲窗门,使改造后的景区充满浓厚的西关风情,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关风情岛。 我园如意湖九亩塘位于黄沙大道内环路沿线,面积7000M2,由于资金缺乏,一直荒芜着。今年,为配合市政"三年一中变"的内环路沿线景观整顿,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对九亩塘环境进行改造,全部是绿化植物造景,种植荔枝树40多棵,突出了荔湾特色,种木棉树、橡树、大王椰子等高大的乔木,形成美丽的天际线;到处绿草如茵,奇花争艳,昔日的荒地,今日成为内环路沿线一道美丽的风景。
广州荔湾湖公园是最能体现南国优雅柔美风情,以湖为主的公园。它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口,西至黄沙大道,北接中山八路。 宋代以来,荔枝湾南部沼地另辟为塘,接西珠江的水道至明代仍可通舟楫,故明羊城八景中仍有“荔湾渔唱”一景。荔湾湖公园是一座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健身场馆、国际标准的游泳池、游艇、宝宝乐园等。
:

七绝
夜访
痴竹客撰
荔湾湖畔访高才,
妙手丹青雅室开。
铁汉飞鸿摇赤扇,
梅花三弄古琴台。
2021.09.28
(上平声•灰部)

痴竹客简介:本名莫礼荣,原为广州海珠区红十字医院中医针灸主治医生。2007年退休后,受聘某国医馆任副主任针灸医师。喜爱古典诗词,并创作了不少诗词。2019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痴竹诗集》。

图为痴竹客(中)向广州市一中的领导赠送《痴竹诗集》
南成点评:我听广州市越秀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一位专家讲,如今弹古筝者多,可弹古琴者少,乃高雅之士。结句“梅花三弄古琴台”,此高才可用古琴弹奏“梅花三弄”,此乃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梅花三弄:中国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的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在梅花的花期内,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由此生动有力地描写了此高才之“才高艺精",加上第三句“飞鸿”之外景与“摇赤扇”之内景的交融,物我统一,以动景引出结句弹奏古琴之高雅,如飞鸿般索绕夜空,有一种冰清玉洁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第二句写此高才懂得丹青,第一句写“茘湾湖畔访高才”,不但交待此诗的事件、时间、地点,是结句的铺垫,而且以水引出后诗的飞鸿在天,水天一色,更显得古琴之高雅清澈。
赵南成简介:记者、作家、诗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关工委副主任,岭南诗社社员、广州诗社副社长、广州市作协理事,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朗诵、文艺组织。
山东书画家孙敏红(左一)向痴竹客(右二)赠送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