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联故事新编】第一集
本故事根据刘毅 荆荣华提供的素材改编
《北满组建交通站
抗日救国做贡献 》
作 者:张家祥
初秋里的北京,天高气爽,蔚蓝的空中飘荡着数朵白云。2015年9月3日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兴东村的84岁老人荆树有,做为“支前模范”光荣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
荆树有,男,1931年3月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1938年随父母逃荒来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兴东村,年仅12岁就开始帮助父亲荆成玉做东北抗联地下交通员的情报传递工作。
故事还得从抗日联军李兆麟将军讲起。那是1938年2月,李兆麟率领部队攻打鸭蛋河失利后,退至北山即梧桐河金矿(现在鹤北林业局尚志林场作业区)附近,休整了3个多月。在这期间,他为了把一些伤病员送到苏联养伤,给在苏联的联络员写信并通过兴东交通站传递过去。李兆麟先后组织三批部队远征,其中有一批伤病员由刘铁石带领在北山的山里进行养伤。到了严寒的冬季时江面上人可以行走,李兆麟就派人通知刘铁石到兴东交通站找交通员。带领20多名伤病员从兴东附近过江去了苏联。1939年,为了便于同苏联共产国际联系,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的冯仲云与马克正、金策等抗联领导一道,在萝北县兴东村崔家大车店正式组建秘密国际交通线,起名"三家窝棚交通站",崔玉佩任交通站站长,荆成玉、孙三任交通员。后来发展了崔炳荣、邱洪才等。交通站成立以后,经常有抗联人员在交通站研究工作、传递信息、进行联络、护送抗联人员过江等活动,为抗联开展对敌斗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当接任务时,荆树有都是在屋外或以小孩玩耍的方式站岗放哨,或在暗中盯护那块抗联用于传递信息的巨大信号石。
为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一次,北满临时省委批准赵尚志等8名抗联人员选择从萝北县兴东村过江,这次就是荆成玉、荊树有父子护送的。赵尚志声音洪亮地称荊树有为“小老弟”,荊树有印象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大嗓门”领导。1941年,荆树有经常跟随父亲与山上抗联取得联系,送情报,送物资。一次,抗联领导付国オ接受上级命令到苏联开会,从西山下来在途中与鬼子遭遇,身负重伤,崔玉佩派交通员邱洪才、荆成玉、崔炳荣三人把付国才背回交通站。联系江东交通员刘谷瘪子接应,付国才后来经过他们的精心安排安全过了江。1942年春,荆树有随父亲做徐海山攻打兴东集中营的内应,机智灵活的荆树有发现集中营城墙有个污水洞,他们通过这里将集中营关押的乡亲50多人成功解救出来。1942年9月的一天,解放后曾担任过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等人奉命过江去苏联休整,途中遭遇敌人,有两名战士牺性,三人受伤。陈雷等9人为保存实力,于子夜时分到达“三家窝棚”交通站。
荆成玉一家为陈雷等人安排住宿,给伤员包扎伤口。荆成玉和崔玉佩领着几名战士把枪藏到山坡一棵枫桦树下的貉子洞里,并用三棵树木搭成筏子,载陈雷他们漂流过江。后来陈雷藏枪过江的消息不胫而走,被日军获得线索后派兵合围捣毁了"三家窝棚秘密交通站",还把崔玉佩等37名村民抓走,不知去向。
要想知道这37人的下落如何,且听我下次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