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君别离后,倏已经雪霜。
新知渺无几,旧学同谁商。
仰见高飞鸟,鸾凤参翱翔。
栖息各有托,梧桐千仞岗。
干戈满天地,群盗嗟披娼。
黎元何痛苦,伊谁能敉康。
天心自仁爱,甘雨施汪洋。
况复一夜雪,梨花千树香。
四郊虽多垒,百谷肥稻梁。
长安好风景,清况共谁嘗。
感此心何寄,聊吟长短章。
思君寄远道,人各天一方。
澧西先生祠堂成芝田学长曾记以诗呼呼数载每一追忆心焉向往,敬赋长句、以誌不忘
文/寇卓
神如龙马御风行,养到深时气已平。
慷慨诗歌追李杜,渊源道学溯周程。
泾干春水千潭绿,槐市风光两腋清。
回忆澧西三月候,白头今见几门生。
【七古•赠牛梦周同学】
文/寇卓
关中已夺人师席,门外旋停
长者车。
辋水云深诗入画,蓝川沙净
玉无瑕。
春风满室吹蓝臭,细雨归程
润麦花。
料得芸香高阁处,四围炊烟
有人家。
(牛梦周,也就是牛兆濂,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朱先生”)
【七律•再谒武侯嗣】
文/寇卓
远眺层峦景趣殊,离离原上草萦纡。
隆中一对三分局,天下奇才八阵图。
祠宇卧龙崇俎豆,河山司马慨樵苏。
记曾游宦成都日,犹见新桑八百株。
辛亥八月东关鲁斋讲社成牛梦周同学邀集同人会讲於此
【七律•牛梦周同学等聚会】
文/寇卓
六经灰烬几星霜,好古谁知礼乐场。
今日崇儒推汉武,当年坑士笑秦皇。
苍天猶幸斯文在,白首重欣旧学商。
今古河山几更变,岿然独峙鲁灵光。
题清麓精舍
文/寇卓
菊花天气又重阳,步步高登夫子堂。
美富宫墙窥不见,名山万卷此中藏。
牛兆濂(1857-1937)字:梦周,号:蓝川,清朝陕西蓝田人。 牛兆濂幼年过目成诵,光绪十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十二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陈忠实“白鹿原中的灵魂人物朱先生的原型)
宋联奎(菊坞),宋伯鲁(芝田)
宋联奎(1870~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
宋伯鲁(1854年-1932年),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清朝官员。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
寇卓(1857—1927),清末学者。字立如,号悔庵。陕西临潼张北里(今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康桥村)人。
寇卓先生不仅是出于关中书院柏景伟门下的关学传人,后又求教于三原贺瑞麟先生,研学程朱理学。寇先生与牛兆濂同出贺瑞麟门下。当年,关中学者有两大系:一为三原贺瑞麟,为理学家之领袖,一为咸阳刘古愚,为经学家之领袖。而寇卓又是刘古愚先生门下学生,成为关中理学经学领袖之传人。他的学问集三位大家之长,堪称关中少有之大儒。
在清末黑暗污浊之官场,寇卓也是一位名声显著的清正之官。他初任四川大足县知事,因大足教案事,被保为直隶知州。在历知宜宾、德格、甘孜、巫山各州县时,多有惠政。每每去官之日,父老百姓攀辕门不可得,竟有泣送百里之遥者。后离川返陕时,四川数县百姓争送万民伞于途中,令人动容。先生官至清中宪大夫,正四品衔。
民国后,先生潜心研学,读经论理,常与他的学友礼泉宋伯鲁、蓝田牛兆濂赋诗饮酒相聚。并在西安孔庙内设国学讲习所,亲为教授,听者云集。应陕西省教育界多处请求,任过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后执教于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西北大学创立u时,被聘任为该校首位国文教授。1912年还当过“督省顾问”,1923年出任陕西孔教会长。先生在西北大学期间声望很高,张凤翙及后来的刘镇华对先生均执弟子礼。寇卓病故于1927年10月30日,先生挚友牛兆濂为其撰墓志铭时,感曰:“先生之风兮,若山高而水长!”

寇卓(前排中)与康有为(前排左一)在西安的合影(19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