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菲馨春子(安徽)
推荐: 茹悦 (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昵图网

舌尖上的故乡
——臭豆腐干子
文/菲馨春(安徽)
打开记忆的闸门,封存的往事奔涌而出。
“豆腐——干子唻——”这是卖豆腐干子的吆喝,多么亲切的乡音,像清水一样漫过来,流入干旱的田垄,滋润枯萎的禾苗。每天清晨,这声音流淌在乡间村舍,疏通了耳底的堵塞,明亮了迷蒙的眼睛。是的,多么的希望,多么的期盼,能吃上一块臭干子并非容易,偶尔吃上一次,打个牙祭,仿佛过年过节的感觉。
豆腐,方正的豆腐,脱不了与汗水的干系。做豆腐的人,半夜起床,吱吱呀呀地推着石磨,将豆子磨成豆浆,过滤、煮沸、入缸点卤、装箱沥水、分割切块、包裹干子,每道程序都做得一丝不苟。俗话说,“世上三桩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可见是何等的辛苦。
做豆腐的活计,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需要力气,更需要智慧。一流的师傅会根据季节、温度、湿度,将烧热的石膏碾碎加水,调试适宜的浓度与计量,方能“点”出上乘的豆腐脑。包裹干子也是技术活,心灵手巧的人,反应快,速度快,包得严实。压榨时,还要注意力度,轻了,干子松弛;重了,容易炸裂。总之,既要形状美,又要愉悦的口感。脱水的白坯干子需要放入卤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待染上卤水的色泽,方可食用。这个卤水很关键,确定干子的口味,因此,配置一点都不能马虎。主要成分是腌制的芥菜盐水,以臭味为佳;佐料有当年的干荷叶、炒熟的芝麻粉、八角、桂皮等,主料佐料融合,入锅煮沸,产生别样的风味,闻起来臭,一种柔和的、淡淡的臭;吃起来香,一种植物的混合、不绝于缕的香。当你咬上一口,慢慢咀嚼,一股荷叶的清芬和芝麻的香醇由舌尖漫溢开来,渗透味觉的每一个细胞,此时,你有触电的感觉,春风拂面的舒适。

臭干子做得好的,薛镇街上有好几家,既竞争,又合作,做出了共同的口味,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当涂城关的农贸市场以及马鞍山市区都有“薛镇干子”专卖,但不知有几家是薛镇味。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食用过多家的臭干子,觉得镇西头张家的干子不错,口味纯正,臭而不腐,香而不腻,咸淡适中,形体紧实方正,色泽灰中透亮。我曾经到过他家的作坊,只见窗明几净,灶台上的瓷砖一尘不染,洁白如雪,所用器具洁净如新,工人戴口罩,戴透明手套,一副干净像。这种环境下做出来的食品,令人放心,吃出健康,吃出快乐。
仰望晨空,我要回到“一块干子、一根油条、一碗粥”,那该是何等的享受!
“豆腐——干子唻——”我不禁吆喝起来,随着清新的晨风,悠扬而去。
2021.8.15

作者简介:菲馨春,安徽马鞍山人,中学教师。诗文散见《未名诗人》《安徽日报》《安徽人口报》《南国诗报》《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山花》《太白诗刊》《长江诗歌》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功夫在诗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投稿须知: 海外华人文学致力于华人文化交流,努力打造文学爱好者学习共进的平台。
1、只接受原创投稿。题材包括小说、散文、评论、格律诗、词、赋、现代诗。稿件内容健康,不涉及政治,不得抄袭,结构完整,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来稿版权自负。若非首发原创的作品,请在投稿时注明!
2、投稿资料:包括原创文稿、作者简介(200字以里)、作者高清照片1张。
3、投稿:投稿后15天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稿件,恕不退稿。
4、凡已投稿及选稿作品,经审核后,编辑不再做修改。
5、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提供制作预览。
6.赞赏高于10元(含10元)70%返回作者,30%用于诗刊发展。10元以下不返回,用于诗刊发展。
投稿微信:ru24364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