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王爱民 李西锋 通讯员 杨博 张永刚)推动乡村振兴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偃师区聚力四方面工作,着力把党员干部作用发挥的“螺栓”越拧越紧,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提升。
发挥好镇级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锻造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开展乡镇党委“创五好、强龙头、促振兴”建设行动,每年评选市级“五好”乡镇党委,力争到2025年底“五好乡镇”党委达到50%以上。区委着眼“最后一公里”谋划“最先一公里”,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推动镇(街道)正职和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基层干部大胆担当,引导各镇(街道)以“151”工作思路为路径,着力将愿景变成实景,舞好乡镇事争一流的“龙头”。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引领力。以“定目标、抓重点、明举措、出亮点”为工作主线,创新实施“1645”党建思路,通过抓镇促村、奖优罚劣,着力发挥区委党建高质量工作专班协调各方、领导治理的合力。持续推进偃师区基层党建“十大工程”,开展“百千万”示范行动,打造“红色雁阵”,持续培育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村,确保到2022年,全区各级基层党建示范村达到30%以上,2025年达到60%以上。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带动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主人翁精神“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区委组织部用好用活“组团式”培训,分级、分类、分层对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以及农村骨干党员等开展培训。坚持以“五联共建”为纽带(理论联学、组织联创、作风联抓、活动联办、阵地联建),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提升基层治理的品质和温度。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拿出强村富民的精气神。区委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多次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集体经济联系会议,研究部署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为2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出谋划、定措施、解难题。目前全区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达84.07%,区委创新实施“10万+”行动计划,力争到2022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下一步,将压实纪检、组织、政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工作责任,以“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巩固乡村振兴的底层基础,为全区“151”工作铸魂赋能、夯基垒台。

加强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全面淬炼大抓乡村振兴的党性本色。偃师区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努力当好乡村振兴一线的赶考者、实践者和领跑者,确保各镇(街道)全面压实村级党组织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营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硬朗作风。不断推进“三带一联”活动(党组织带领群团组织、党组织带领经济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千名党员联系百村),充分发挥242个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围绕民营经济产业优势,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组团培育出翟镇针织、缑氏葡萄、大口蔬菜、府店食用菌、邙岭黄杨、山化鞋业、岳滩三轮摩托车、顾县电缆、高龙家具、首阳山街道塑编等10个乡贤返乡创业园。止目前,全区共成立了34个龙头企业、570个专业合作社、108个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创响了“偃之有礼”、“厚重偃师”等一批文创、文旅品牌,持续打响了偃师实施乡村振兴的的品牌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