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旅游“博主”在网上共享了一些在切尔诺贝利拍摄的照片,照片中随处可见被核爆炸席卷过后的残破建筑,而她则身穿便服在切尔诺贝利各种地标大摆pose,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议。切尔诺贝利因曾发生核爆炸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成为了一个全球知名的景区。

很多网友在该动态底下评论,询问博主怎么不穿防护服,不害怕辐射吗?还有大量网友表示,这种经历过核灾难,被自然遗弃的地方不能算是旅行景点,不希望博主宣传这种地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无防护”照片的出现,可能会导致部分人对切尔诺贝利出现错误认知,认为已经无害可以不穿戴防护服进行参观。因此不少网友认为,不应该宣称这样的“景点”,网红身穿便服打开拍照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而该博主则回应称:自己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大部分时间都穿戴着防护服,只有极少的地方,才能够脱下防护服进行拍照。而同时自己是跟随当地旅游团进入的。
还有部分人认为这种行为很危险,开设旅游路线不稳妥。据悉这条旅游路线是由乌克兰当地的一家旅行社推出的,而且在进入切尔诺贝利之前会要求游客签订一份协议,确保整个旅行的安全。但是这种协议,只能保护旅游公司,对于游客而言本身没有多少保护能力。
切尔诺贝利,自1986年曾发生一起核电站事故后,被誉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与2011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共同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特大事故。切尔诺贝利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则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灾难发生后,整座普里皮亚季城都被废弃。这一人间惨剧,导致上万人由于受放射性物质长期影响而重病甚至丧命。几十年来,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与书籍刊物无不冠以“死亡之地”“人类禁区”等字眼,更为这里增添了诸多神秘之感。
但是,从2011年开始,当地政府决定,将发生核电站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并推出一日游和两日游套餐。游客必须签署声明,承诺穿长裤长衣,不触碰隔离区内任何物品。很多游客会购买一个辐射值计数器,了解不同区域的辐射程度,前往辐射值较低的地点拍照等。

切尔诺贝利开放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游客,美国CNN将其称之为“黑暗旅游”现象,此前亦有不少科普博主前去探访,但大都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现实场景,讲述惨痛历史,提醒相关危险。但透过这位博主的镜头,大家看不到“很多地点需要按规定穿防护服”的安全提示,更多的则是拍片的“电影质感”。虽然遭到质疑后,该博主虽在评论区解释了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穿着防护服,但亦有不知情网友险些被误导,表示“我还以为去那里都要穿上防护服”。所谓的个人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错误示范,影响人们对科学的严肃认知。
随着网络平台日益发展,身处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为了获取流量,为博眼球不计后果,不少网红打着“探秘”“体验”的旗号,炮制发布着不甚合理的内容。有博主热衷“独闯”无人区,还有人到处打卡危险的“公路照”,他们或是宣称带网友看看世界,或是标榜有钱任性、网络自由,最后流量有了、广告接了,可造成的危险隐患又该谁来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