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藏家国 墨煮千秋:生慧中的水墨灵感
看懂《四渡赤水》的人无不惊呼:大手笔!神来之笔!其实,那不过是军事家来自战争的灵感!
灵感!每个人都有,发明家的灵感可用于创造,而艺术家的灵感则可用于创作……只不过小用小收、大用大获罢了。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离开灵感,时间是枯燥的,生命是平淡的,而一旦灵感来袭,则酷似上帝派来了另一个自己,70岁的老者则好像回到了20岁的青春,奔跑着的健儿则恰似生出了腾飞的翅膀……热血翻腾,激情穿越,创造力与创作力都恰如神助,一发而不可收,也正因此,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陈忠实完成了《白鹿原》……
灵感!前天、昨天、今天有,明天、后天、未来还会有,只要生命不息,只要奋斗不止,灵感都会像忠诚的战士一样,陪着创造者,伴着创作者,一路疾进,一路前行!

生慧中的名字早有耳闻,只知道是位书画家,作品也未曾先睹,但真正见到他本人,是在熊继雨先生任院长的齐鲁油画院。齐鲁油画院位于济宁北门社区一幢大楼的二楼,拾级而上,来到二楼,才知道自己闯入了一个艺术的王国。

齐鲁油画院的二楼,有两处丁字形的过道,分南北与东西,令人过目难忘的是,过道两边粉墙上的字画,或大或小,风格各异,油画国画,行草楷篆,各展其姿,各尽其妙,一应俱全。在这里,深情的墨宝与浓浓的书香,绘成了独特而优美的书画交响曲……生慧中的书画创作室便设在二楼的西侧。

西侧的创作室,是两进宽敞的房子,北端有沙发茶几,可品茗论画;南端则是宽大的桌案,则可挥毫泼墨……四壁的粉墙上,挂满了字画,有年代久远的,也有刚刚创作的,墨香,毫韵,交相辉映……与生慧中先生的结识,便是在他的创作室里,由书画名家熊继雨先生做媒。与笔者一同结识生慧中的,还有青年书法家丁继同先生。

人生有幸,得以结缘;缘生缘灭,各有其故。生慧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宽厚内敛,朴拙真诚,且充满智慧。每天,他都像正常上班一样来到创作室,周末星期也不例外,这一点与勤奋出名的熊继雨先生颇为相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去春来,寒暑不辍!

时间像沙子一样铺满人生,而他就这样持之以恒、不舍昼夜地大浪淘“沙”,“沙”中淘金,把胸中的家国与千秋的美色,淘成那毫端的深情与墨池的大爱,在雪片一样的宣纸上,讲述并记录着他的探索与信仰,文治与武功……

这时候,他的时间从漫天的黄沙变成了一粒粒耀眼的金子,他的水墨从寻常的记录变成了深刻的提炼,那山,那水,那花,那鸟……在他的笔下,都如此的生动浑厚,如此的个性独特,又如此的耐人寻味……在他的画里,你可以看到南国的山川,北国的冰凌,老家的禽畜,村口的朝阳……一笔,一划,一枝,一叶,都似乎情到笔端墨更稠,家在纸边思更远!

在画家的族群中,有人偏于山水,有人钟于花鸟……综观生慧中的画作,既有钟灵毓秀的山川,又有细腻耐品的花鸟,称得上是偏于豪放而不废婉约。而他作画的背景就更为宽泛,纸上可画,墙上可画,尤其擅于在陶器上作画,他的陶瓷绘画作品有不少还在全国大赛中获过金奖。

生慧中之所以提笔能写,下笔能画,才思敏捷,灵感喷薄,终其根本,还是源于他扎实牢靠的生活根基。生活的来源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生活,一种是间接生活,而他在这两种生活的来源中几乎是下足了气力,这一点,从他那充满张力而又富于感染力的画作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艺术家简介:生慧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济宁市工艺美术大师,济宁书画协会副主席。1980年在青岛纺织工学院美术系学习,得到了全国著名画家张朋、宋新涛、蓝立克等老师的指导,师从山东工艺美院教授、山水画大家杨耀先生,85级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

国画山水已载入《2003华夏书画艺术作品精品集》,授予“特别贡献奖”,并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国家博物馆》书画联谊活动暨精品展。

国画山水在“盛世国风”2003中国书画年展中获入选提名奖,并选入中国书画报和画集。

2004获“青春杯”全国书画教育特等园丁奖,2004“全国十大书画教育家”称号。

2005年获“全国百杰书画教育家”称号。

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

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传略入选多部画集,多家博物馆收藏,作品赠送新加坡、西班牙、澳大利亚、非洲等外国友人。

《溪山隐士》瓷瓶作品,在首届“阳光神鹤”齐齐哈尔工艺美术作品展暨景德镇陶瓷产业博览会艺术大师作品交流展活动中获“金奖”。在第五届龙江国际暨黑龙江第二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再次获“金奖”。
(王长鹰 李建民)
2021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