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作者/孟庆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每当我学习共产党史,研读军史,回望中国革命史,看到在建党、建军、建国大业中,无数革命先烈、共产党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时,就会想起这首激昂的旋律。先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坚定信念,常令我心情激荡,肃然起敬。我常想,从建党、建军到建国,再到抗美援朝,在30多年的战争岁月中,面对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狂轰烂炸,我党、我军何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胜强大的敌人,实现改天换地、顶天立地的伟大事业?答案只有两个字: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激励无数革命将士面对枪林弹雨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呐喊冲锋!是信仰的力量,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下坚贞不屈,慷慨赴死!是信仰的力量,激励众多革命前辈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大义,甘守清贫,“拿出自已的生命去殉我们事业”……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力量源泉!
最近,我研读了一段军史,从一支在特殊时期,肩负特殊使命的部队一段特殊的征战历程和其后结局中,我再一次受到强烈震撼,感受到信仰的伟大力量。
一、领命出征,转战四省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我东北、华北,中国面临亡国之祸,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但是,蒋介石无视全国人民的愿望,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于1933年10月2日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战与堡垒战相结合的新战术,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在江西用兵50万,分三路向中央苏区压来。内忧外患,阴霾笼罩整个中国。
此时的中共中央,以王明、博古和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持领导权,政治上排斥异已,军事上盲目指挥。早在第四次反“围剿”以前,他们就排挤了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领导。1933年,临时中央从白区迁入苏区,到第五次反“围剿”时,他们完全摒弃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从军事冒险主义到军事保守主义,实行消极防御方针,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到1934年夏,中央苏区已由原来的纵横各近千里,缩小到各300余里,周围敌重兵压境,并不断向中心区进逼。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中央开始考虑战略转移。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入外线作战,到福建及浙赣边区寻机歼敌,牵制调动敌人,创建新的根据地。
红七军团是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部队中较新的一个军团。1933年6月7日,中革军委决定,赣东北红军第11军改编为第19师,闽北独立师等地方武装合编为第20师,组成红一方面军第七军团,由骁勇善战、年仅20岁的青年将领寻淮州任军团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七军团主要配属红三军团作战,参加了攻占沙县、广昌保卫战、收复归化,攻占永安、建宁保卫战等多次战斗,逐渐磨练成一支攻防兼备、机动作战性能较强的主力军团。1934年7月初,军团奉命从连城地区返回瑞金整编,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远出敌后,宣传抗日救亡、牵制打击敌军。
1934年7月6日晚,受领机密任务的红七军团6000多人,在军团长寻淮州、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作战的悲壮征程。
在此后4个月中,红七军团出闽中,袭大田、战尤溪、攻福州、克罗源、击闽东、进浙西,孤军深入敌后,纵横四省边区,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腹地的浙西、皖南、浙西南、赣东北地区横冲直撞,攻城拔寨、破路炸桥、搞得敌军人仰马翻,一日三惊,使敌十分恐慌。从福州之战开始,蒋介石亲自调兵谴将,围追堵截,我军几乎无日不战。广大指战员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击退了敌人无数次的截击、追击和“围剿”,粉碎了敌人消灭我军的企图,于1934年11月2日,到达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边苏区。
二、两军会师,谍血怀玉山
红七军团到达闽浙赣边苏区后,奉中革军委命令进行整编,与红10军合编为红十军团,辖第19、20、21三个师,近万人。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军区参谋长。红七军团缩编为红19师,寻淮州任师长。稍事整顿后,红19师继续打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再次出征浙西,一度迫近昌化、于潜(今潜阳)和临安,震动了杭州。随后又转向院南行动,经歙县、绩溪附近,于12月6日一举攻克旌德县城,接着由泾县、宜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这一时期,正是中央率主力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从广西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一渡赤水的关键节点。先遣队一系列军事行动,对敌人的威慑效果是很大的,对中央和红军主力的长征起到了战略策应作用,也展现了寻淮州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2月10日,19师奉命到达黄山东南麓的汤口,与军团主力会师。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非常时期,红十军团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运动作战,再一次牵动敌军神经。蒋介石担心“方寻合股后,死灰复燃”,任命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为“追剿队”指挥官,在歙县设立指挥部,督率第7师第21旅李文彬部、第49师伍诚仁部、补充第1旅王耀武部、浙江保安纵队蒋志英部,专事负责“追剿”红十军团。安徽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刘镇华也奉蒋介石之命赶到歙县屯溪,设置省府行暑,坐阵指挥第64师武庭麟部、第65师刘茂恩部等配合堵击我军。
在当时敌强我弱、强敌环伺的形势下,把长于打游击的红10军和地方武装整编为野战军团,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与敌拼实力,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重大失误,可见当时中央决策层左倾冒险主义倾向多么严重,中央根据地丧失和红军实力大损的沉痛教训还没有被总结和吸取,这为后来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为摆脱追敌,军团领导决定在黄山东麓的太平县谭家桥设伏,利用有利地形,吃掉尾追之敌补充第1旅一部,震慑敌人不敢放胆紧逼,再寻机各个击破敌人。12月14日上午,敌补充第1旅前卫团进入设伏地区后,我军突然发起攻击,敌顿时惊慌失措,开始时,战场形势是很好的。但敌很快反应过来,调整部署,集中力量进攻我战斗力较弱之20师、21师。由于部队刚组建不久,军团领导指挥与各师协同作战方面都不够协调,以致阵地被敌人冲垮,制高点被敌人夺去。寻淮洲亲自带队猛攻,制高点是夺回来了,可他却身负重伤,在转移途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敌我反复冲杀几个回合之后,各处伏击阵地被敌军陆续冲垮,红20师师长黄英特阵亡,刘英、乐少华先后负伤,部队受到重大损失,被迫撤出战斗。
谭家桥战斗后,红十军团在皖南和皖浙赣边的泾县、太平(今仙源)、青阳、石螺(今广阳)、黔县、休宁、祁门、屯溪、歙县、绩溪、婺源、开化等地不停顿地运动转移。其间,进行了大小10余次战斗,大都是消耗战,虽然给予敌人相当的杀伤,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我军处境日趋险恶,始终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与此同时,敌人则调集各路兵力,构筑起方圆百余公里的大封锁线,近20个团的兵力蜂拥而来,前有纵横交错堡垒封锁线,后有仅隔半日路途的尾追之敌。部队被首阻大龙山、二阻徐家村、三阻港首村、四阻风阳坞,屡次兵临险境。只能死打硬拼,钻隙迂回,方才杀出一条血路。
1935年1月16日,方志敏、粟裕等带领军团机关人员、伤病员、后勤人员,以及缺乏弹药的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等共800余人的先头部队,经开化县杨林行进至靠近(开)化婺(源)德(兴)苏区的港头附近,从这里再翻过一个山头,就可钻出敌包围圈。而刘畴西带领的主力却因部队疲惫异常,在距先头部队3公里的杨林停下休息。关健时刻,方志敏让栗裕率领部队先走,连夜跳出敌合围圈,自已返回杨林寻找主力,就此陷入重围。
此时敌情变化极快,俞济时加紧调动布置,在已形成的包围圈内,各路敌人组成搜索队,寻找红军决战。17日,敌王耀武部得知红21师在王龙山一带隐蔽,即组织4个精干支队围攻。红21师组织两次冲锋,未能实破敌火力网,弹尽粮绝,最终溃败,师长胡天桃以下300余人被俘。19日,红19师、20师在怀玉山被敌包围,多次血战后,部队被敌冲散,分散躲进树林里隐藏起来。
从次日开始,敌人开始在包围圈内分割搜索。此时,陷入重围的我军官兵,经过连日行军作战,十分疲劳,伤亡不断增加,又遇到天气骤变,雨雪交加,许多指战员身着单衣,几天粒米未进,仅以草根树皮充饥。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顽强战斗,各自为战,不断杀伤敌人,表现了革命战士无比坚定、无限忠诚和誓死与敌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敌人极端野蛮残忍,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把能搜出来的粮食全部烧掉。因为山高林密,不便搜索,敌人就放火烧山,走不动的伤病员,有些就被烧死了。经过7昼夜坚苦卓绝的苦战,我军将士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只有少数同志跑了出来。刘畴西、方志敏隐蔽在封锁线内的程家湾山上,分别于28日、29日被敌发现被捕。
三、精神永恒,铁血铸军魂
从1934年7月6日从瑞金出发,至1935年1月下旬怀玉山失利,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6个月间,转战闽浙皖赣4省几十个县,行程5600余里。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面对强大的敌人,无所畏惧,拼死博杀,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红军将士威武不屈的英雄壮歌。
抗日先遣队是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四省边区广袤的大地上。 怀玉山战斗中,粟裕率领的800余人突出重围,到达赣东北苏区,找到了中共闽浙赣省委,部队整编为挺进师。历经3年的艰苦战斗,建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形成了包括浙南、浙西南、浙东南等广阔区域的闽浙边游击根据地。自红七军团出征起,在闽中、闽东、闽北、浙西、皖南、皖浙赣边等地沿途留下的1000余名指战员和伤病员,成为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各游击区的军事骨干力量,一些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牺牲、失散,大部分同志参加当地党组织领导的3年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十军团阶段先遣队在皖南苏区留下的侦察营和一批受伤康复后的战士,编入皖南红军独立团,成为皖南地方武装的骨干。“七、七事变”后,国内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战斗在各个游击根据地的原北上抗日先遣队战士,与南方8省游击健儿一起编入新四军,他们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在这支具有光荣战史的队伍中,走出了开国大将粟裕,少将刘享云、乔信明、王永瑞、张文碧等一批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
抗日先遣队是红军长征的先锋队。在中央准备战略转移的大背景下,他们高举抗日大旗,率先冲出中央苏区,挺进敌军深远后方“大闹天宫”,牵扯了大批敌军,配合了主力红军行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此去征程凶险,全体指战员却全然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勇敢战斗,为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抗日先遣队敌后征战的过程中,主力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从瑞金出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了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师以上干部,除粟裕等突出重围的官兵外,大部分血染彊场,壮烈牺牲。据党史记载,我党我军在长征中牺牲的12位军级干部中,就有寻淮州、方志敏、刘畴西3位抗日先遣队的领导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红军的尊严,以钢铁般的意志铸造了铁血军魂,以朴素的清贫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品格,以执着的信仰捍卫了崇高的事业。他们的功绩,彪炳青史,他们的精神,气壮山河,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永留在中国人民心中。
方志敏烈士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名篇。 方志敏说:“我是一个黑暗的憎恶者,我是一个光明的渴求者。”“我真诚的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面对敌人的屠刀,他在英勇就义前大义凛然地宣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烈士狱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一文,满怀激情地讴歌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痛切地诉说人民所受的蹂躏和屈辱,表达以鲜血和生命拯救祖国的决心,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永往直前。
1935年8月6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009年,方志敏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红十军团长刘畴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第一次东征时失去左臂,是红军有名的“独臂将军”。在怀玉山战斗中,右臂又负重伤,行动极其不便。被俘次日,因“肚肌难忍,欲请看守兵购烧饼为食,然令看守兵代搜衣袋,只剩铜钱一文”。刘畴西感触道:“革命十年只剩半只手,潦倒半生还有一文钱”。 在狱中,刘畴西坚贞不屈,对战友们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与方志敏一同英勇就义。
除方志敏、刘畴西外,在怀玉山战斗中被俘的王如痴、曹仰山、胡天桃、周群、李树彬、谭时清、乔信明等其他33名师团级干部,在狱中都坚贞不屈,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令敌人都为之敬佩。
这些人被俘后,蒋介石命王耀武先提审,只要具结悔过即可重用。胡天桃是王耀武第一个提审对象,他见到胡天桃时,胡天桃的身上只穿着一件补着三个大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的裤子也是一个裤腿长,一个裤腿短,脚上穿着两只颜色不同的草鞋,看起来就像一个“叫花子”。王耀武没有想到这样的人竟然是与自己多次交手的红军师长,首先平静了一下心情,很严肃地对胡天桃说:“蒋委员长准备对你们实行宽大处理的政策,并且你们都是作战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只要你归降于国民党,一定会得到蒋委员长的重用,而且作战条件也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艰苦。”胡天桃不慌不忙回答道:“我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坚决打倒帝国主义以及封建军阀势力,才能救中国,你们国民党在民族危难之际,掌握着军队却不抗日,而是来和我们共产党打内战,而且你们还聘请帝国主义的军官,你们是勾结帝国主义的叛徒,你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敌人,我胡天桃不屑于与你们为伍,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王耀武没有想到胡天桃竟然会这样回答他,继续追问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他们一定需要保护”。胡天桃回答道:“我没有家,没有人,不需要保护!”
胡天桃被国民党执行了枪决,但这次交谈,却令王耀武印象十分深刻,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写到:“我并不认为在那次谈话中,衣冠楚楚的我是胜利者”。毫无疑问,胡天桃对于家与国的信念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深深的感染了王耀武,这次谈话的胜利者,显然是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的胡天桃。
1948年9月18日,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发动了济南战役,此时王耀武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粟裕为参战部队定下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最终,历史又一次重演,只是被俘虏的人换成了王耀武。王耀武被俘后谈到:“1935年,在与胡天桃那次谈话结束之后,我就已经料到了今天这样的结局,那次谈话也让我铭记一生。”
除被敌杀害者外,原红20师参谋长乔信明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938年3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由徐特立出面全力营救,共有27人于湖南桃源获释。这批饱经磨难的先遣队“火种”,辗转到南昌新四军军部,受到中共东南分局的审查及肯定,被重新分配工作,走上抗日前线。
粟裕大将为革命征战一生,战功赫赫,充满了传奇色彩,唯对谭家桥战败和怀玉山失利耿耿于怀。1984年2月病逝后,遵其遗嘱,将其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谭家桥附近山坡上,与抗日先遣队的战友们在一起。今人瞻仰缅怀,无不肃然起敬。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艰辛历程,经受了百年风雨洗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沧桑巨变。当我们享受着祖国富强带给我们的福祉,共浴和平阳光,共享美好生活的时侯,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铺滿荆棘的道路上前进,在敌人屠刀下献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红军战士和革命先烈。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中华沃土,才浇灌出今天的幸福之花。没有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作者介绍:
孟庆国,退伍军人,退体干部,1954年生,河南镇平县人;曾任黑龙江农垦局红兴隆农场管理局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人民日报社《人民视窗》运营中心主任;现任河南省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香港卫视河南新闻中心执行总编、《中原视窗网》总编辑。
投稿咨询:
曹 魏(字德讓,名武卫,号文會,九二一文化智库都市头条编委,资深新闻媒体人,文化评论撰稿人)微信:caoweichina QQ:774204922